中国银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Bank of China Limited |
|
上市公司(香港交易所) | |
成立時間
|
1912年 |
總部地點
|
中国·北京 |
重要人物
|
董事长:肖钢 行长:李礼辉 |
银行业 | |
金融产品 | |
181,894人(2004年末)[1][2] |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
中银香港 中银国际 |
|
http://www.boc.cn |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銀或中行)(港交所:3988、上交所:601988)是中国大陆的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中国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称中国大陆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内地规模第二大的银行。
目录 |
[编辑] 历史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户部银行,总行设于北京,但主要业务由上海分行经营。1908年改名为「大清银行」。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1912年下令将其改为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市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开业。
1928年10月26日,中国银行轉为政府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29年11月4日,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成为中国银行业在海外成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失利,退守台灣,總管理處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其後改組並更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留置中國大陸之中国银行各部則被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归国有,續稱「中國銀行」,成为唯一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其在海外的分行继续运作。
由是,中國銀行現有兩個源流分支,一為由原總管理處播遷台灣後改組的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另一則為仍留存中國大陸的中國銀行。2006年8月21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再與「交通銀行」合併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至此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在台灣的名號傳承不復存在。
1994年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及澳門分行分別成为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钞票发行银行。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成立于1980年代,由原來以中国銀行为首的13家銀行合併而成。根據中銀香港的網頁,這12家銀行分別是:
|
|
|
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屬於中國銀行集團,但後來退出了。
[编辑] 財務重組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2003年,中央匯金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3]
[编辑] 引入戰投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3]
[编辑] 上市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招股(IPO)255.69亿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4]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证综指成分股。[5]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编辑] 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中国银行接管了上海外滩23号的德国总会大楼。1928年,中国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36年-1937年,中国银行上海总行重建成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17层大楼,上方是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楼高70多米,略低于相邻的沙逊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