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羅馬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語拼讀系統 |
官话 |
汉语标准语、标准官话 (普通话/國語) |
法國拼法 (漢語) |
國語羅馬字 |
汉语拼音 |
拉丁化新文字(北方話) |
德國式拼音 (漢語) |
注音符號 |
注音符號第二式 |
郵政式拼音 |
通用拼音 |
威妥瑪拼音(威瑪拼法) |
耶魯拼法 (漢語) |
拼聲拼音 |
粵語 |
標準粵語 (廣府話或廣州話) |
鮑式拼法 |
Barnett-Chao |
Chalmers Romanization |
Meyer-Wempe |
香港政府粵語拼音 |
教育學院拼音方案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 |
廣州話拼音方案 |
劉氏拼法 |
耶魯拼法 (粵語) |
國際音標(寬式/黃錫凌式) |
標準羅馬拼音 (粵語) |
Tipson |
Williams-Eitel |
台山話 |
台山話拼音方案 |
平話 |
南部平話拼音方案 |
閩語 |
閩南語 |
白話字(教會羅馬字) |
臺灣語假名 |
臺灣方言音符號 |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 (台灣語言音標/TLPA) |
台語通用拼音 |
台語現代拼字 |
普實台文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海南话拼音方案 |
閩東語 |
福州話平話字 |
客語 |
客語代表音(梅县话) |
客家話拼音方案 |
台湾客家话 |
臺灣方言音符號 |
台灣客家語音標系統 |
客語通用拼音 |
吳語(江南話) |
上海話 |
J. Edkins方案 |
James Summers方案 |
George Ernest Morrion方案 |
拉丁化新文字(江南話) |
上海話羅馬字 |
其他吳語 |
赵元任吴语公约数方案 |
寧波話羅馬字 |
台州話羅馬字 |
溫州話羅馬字 |
教會羅馬字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后﹐陆续出现了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兴化话﹑神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
[编辑] 歷史背景
[编辑] 肇始與發展
1860年,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正式准許外國傳教士去中國傳教。但事實上在此之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教士,就已經在閩南和台灣傳教。
白話字最初在廈門正式推行是在1850年,但它的濫觴可以追溯到1815年馬禮遜在馬六甲開辦的英華學院所擬定的漢語羅馬字方案,白話字的最初方案可能就是發源于英華學院的。後來外國傳教士來廈門傳教,就是使用這方案學習廈門腔閩南話。1844年-1848年,約翰•盧還在廈門編了一本《羅馬化會話字典》(按即《厦門詞彙》),顯然也是爲了幫助傳教士學習廈門腔閩南話。由此可見,這種白話字起初是爲了外國人學習厦門話而設計的。
後來,傳教士們爲了讓信徒們自己閱讀《聖經》,就把原來爲外國傳士學習廈門話而設計的白話字用來翻譯《聖經》。第一個用白話字翻譯《聖經》的是養雅各,他用羅馬字拼寫《聖經》的一部分,即《創世記》中約瑟的歷史記載。而第一個拿這種白話字對教徒進行教學的是打馬字(John Van Nest Talmage,1819年-1892年),1850年他和養雅各、 羅帝一起在廈門的一個教會學校教學羅馬字,使用的書就是養雅各翻譯的《聖經》。
[编辑] 參考文献
- 《中国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