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恰逢仲夏時節,蓋始於公曆六月五至七日間。日處黃經七十五度。
[修] 候
- 螳螂生︰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隨其地而稱之;深秋生子於林木間,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藥中桑螵蛸是也。
- 鵙始鳴︰鵙,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々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故《埤雅》禽經注云:百勞不能翱翔,直飛而已。《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 反舌無聲︰諸書以為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特註疏以為暇麻。蓋蛙屬之舌尖向內,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時正鳴,不知失考也。《易通卦驗》、《丹鉛余錄》俱即名為蝦麻,無聲,若以五月正鳴,殊不知初旬見形後,形亦藏矣。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
[修] 前後節氣
[修] 據
- 《七十二候考》,清·曹仁虎著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吳澄著
編輯 | 二十四節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