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览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展览中心(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亦称为上海展览馆,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西路1000号,北靠南京西路,南面延安路高架,东起威海路林村,西到铜仁路。共占地9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于1955年,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筑,与北京展览馆一样同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上海展览中心所在地原为英籍犹太人哈同的私人花园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哈同与其夫人罗迦陵相继去世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进入公共租界的日军侵占,几经战乱哈同花园逐渐荒废。
1954年,上海市政府在废墟上开始建造中苏友好大厦的工程,建成后曾经多次易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以后不但承办了许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会,也担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政府工作会议举办场所的重要角色。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目录 |
[编辑] 历史
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49-1931年),利用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之职,在西摩路、静安寺路、长浜路一带,低价收买土地170余亩,1904年,在涌泉浜(现南京西路)建造私人花园,1910年竣工,花园以欧司・爱・哈同与妻子罗俪蕤(罗迦陵)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称为爱俪园,也称为哈同花园。花园设计仿造《红楼梦》里所写的大观园。分内园与外园,内园有黄海涛声、天演界剧场等,外园有渭川百亩、大好河山、水心草庐等三大景区,园中建有三个主厅、两座楼阁、十八座亭阁,其间有佛塔、石舫、观云台、假山、池塘和花圃,全园景点不下二十余处。爱俪园到1917年扩充为二百多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上海园林中的代表精品。哈同在此度过二十余年晚年生活。
1915年,哈同在爱俪园内设立了仓圣明智大学,仓圣是指中国传说中创造汉字的圣人仓颉。学生从膳食、住宿到学杂费全部由学校提供,先设小学、中学,后来又增设了大学和女校。1916年,园内成立了广仓学会。学校与学会,均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制度为宗旨。康有为、陈三立、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学者都曾在这里作教书、编撰和研究工作。
哈同交友甚广,各界名流都曾经是哈同花园的座上佳宾,有罗振玉、章太炎、蔡元培、陈炯明、杨善德、卢永祥、何丰林,盛宣怀等等。孙中山,徐悲鸿曾在哈同花园住过,徐悲鸿与第二任夫人蒋碧微女士在这里相识,章太炎与夫人汤国梨的婚礼也是哈同花园举行。
[编辑] 大事记
- 1904年,爱俪园(哈同花园)建造
- 1910年,爱俪园(哈同花园)竣工
- 1915年,哈同在爱俪园内设立仓圣明智大学
- 1916年,成立了广仓学会
- 1931年,哈同去世
- 1941年,罗迦陵去世,太平洋战争爆发,爱俪园(哈同花园)被日军侵占
- 1954年5月4日,中苏友好大厦开始建造
- 1955年3月5日,中苏友好大厦建成
- 1959年7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办一个常设的上海工业展览会
- 1968年5月11日,中苏友好大厦改名为上海展览馆
- 1978年9月20日,上海工业展览会改名为上海市工业展览馆
- 1983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上海展览馆扩建工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1984年6月9日,将上海展览馆,上海市工业展览馆和上海展览馆扩建工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3个事业单位合并成上海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