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漢朝。漢明帝夢見金人,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
[编辑] 漢朝
在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馱經像來華,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年。
梁代慧皎《高僧傳》記載:「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占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二僧住處,今雒陽門白馬寺也。」
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安息太子安世高東來洛陽,致力譯經二十餘年,譯有《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四諦經》、《八正道經》等三十餘部。是中國早期傳譯小乘佛教的第一人。
桓帝末年支婁迦讖至洛陽,譯有經典十四部二十七卷,皆大乘佛學,其中以《道行般若經》、《首楞嚴三昧經》和《般舟三昧經》為最。
[编辑] 唐朝
唐初玄奘法師主持佛經翻譯事業,有「五不翻」:
- 一祕密故。如陀羅尼。
- 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
- 三此無故。如閻淨樹中。夏實無此木。
- 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顧梵音。
- 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
武則天寵信白馬寺主僧懷義,胡作非為,《資治通鑑》卷二○三,垂拱元年載:
“ | 太后修故白馬寺,以僧懷義為寺主。……出入乘御馬,宦官十餘人侍從。士民遇之者皆奔避,有近之者,輒撾其首流血,委之而去,任其生死。見道士則極意毆之,仍髟其髮而去。……多聚無賴少年,度為僧,縱橫犯法。 | ” |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的一節釋迦牟尼佛指骨,被送往京城以迎福納祥。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反對
“ |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
” |
《資治通鑑》卷二四○,元和十四年正月條記載:
“ | 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施捨,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燃香臂頂供奉者。形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將加愈極刑。 | ” |
陳善在《捫蝨新話》批評韓愈:“今之與佛老辨者,皆未嘗涉其流者也,而欲以一己之見破二氏之宗,譬如與人訟,初不知置詞曲直所在,而曰吾理勝,其誰肯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