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训:团结求实文明创新 | |
现任校长 | 鄂义太 |
学校类型 | 公立 |
建立时间 | 1941年 |
所在地 | 中国,北京 |
学生数量 | 各类在校生1.3万余名 |
校园环境 | 市区 |
校园面积 | 40多万平方米 |
中央民族大学,简称“民大”。位于中國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南面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北面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不少中国少数民族高级人才学成于此。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所拥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亦是唯一一所中国“211工程”[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民族院校。目前,各类在校生1.3万余名。在全日制本科学生中,70%左右为少数民族。
目录 |
[编辑] 历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10月于延安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首任校长是前中国政務院副总理乌兰夫。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都对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表示过关心和重视。自建校初期至1966年5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14次接见过该校的师生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实际领导者邓小平曾3次接见师生代表;1993年该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该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该校举办了建校50周年的庆典活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视察了该校,并向该校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表示将联合促进中央民族大学的发展。
[编辑] 学科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开拓,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等学科门类齐全,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干部培训并举,民族预科、艺术中专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兼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15个学院、13个系和4个教学部所,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1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宗教学、生态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编辑] 校园特色
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的一个缩影。各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互交织,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民族文化氛围。
[编辑] 组织机构
[编辑] 院系设置
学校文、理、工、管理、教育、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学科齐备。学校的院系如下: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蒙古语言文学系
- 维哈柯语言文学系(原突厥语言文学系)
- 朝鲜语言文学系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系
- 金融学系
- 财政学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管理学院
- 法学院
- 藏学研究院
- 音乐学院
- 美术学院
- 舞蹈学院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学院
包括2004年新开设的日语系,韩语系及俄语吉尔吉斯语系,以及在原有的英语系基础上开设的英语翻译,英语教育,等等。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哲学与宗教学院
- 教育学院
- 成人教育学院
- 历史学院
- 体育学院
- 预科部
- 马列科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