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文电码,又称中文商用电码、中文电报码或中文电报明码,原本是於电报之中传送中文信息的方法。它是第一个把汉字化作电子讯号的编码表。
自摩尔斯电码在1835年发明后,一直只能用来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后来在1880年,清朝政府雇用丹麦人设计了中文汉字电报。
中文电码表采用了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从0001到9999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表示最多一万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最尾。後來由於一萬個漢字不足以應付戶籍管理的要求,又有第二字面漢字的出現。在香港,兩個字面都採用同一編碼,由輸入員人手選擇字面;在台灣,第二字面的漢字會在開首補上“1”字,變成5個數字的編碼。
[编辑] 应用
中文电码可用作电脑裡的中文输入法,但因中文电码是“无理码”,记忆困难,一般用户几乎无法熟练地掌握使用。
在香港,每个市民的身份证上,均会在他的姓名下面,印有中文电码,外國人取得的入港簽證亦有印上。在很多政府或商业机构的表格中,都会要求填写者填写他的中文电码,以便輸入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