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非合作论坛(法語: Forum sur la coopération sino-africaine ; 英語: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OC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些非洲国家之间为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举行的定期对话论坛。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
目录 |
[编辑] 第一届部长级会议
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方面出席的主要领导有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非洲方面出席的有:多哥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布杜拉齐兹·布特弗利卡、赞比亚总统弗雷德里克·奇卢巴、坦桑尼亚总统本杰明·威廉·姆卡帕以及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等。共有45个国家的80余名部长和17个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应邀与会。
本次会议的议题有两个: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
会议通过了两个文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
[编辑] 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于2003年12月15日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中国方面由温家宝出席,非洲方面出席的有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阿尔贝托·希萨诺、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苏丹共和国总统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刚果共和国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阿苏马尼、非盟委员会主席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等。45个国家的70名部长及部分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另外,中非企业家大会同时举行,500多企业在会上达成10亿余美元的交易意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务实合作、面向行动
会议通过了《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中国承诺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继续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具体措施有:
- 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人;
- 开放市场,对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给予免关税待遇;
- 拓展旅游合作,开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毛里求斯、塞舌尔、津巴布韦和突尼斯8个非洲国家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
- 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和“中国文化非洲行”活动,促进非洲文化在中国传播;
- 增加民间交流。
[编辑] 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于2006年11月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和代表出席了会议[1]。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2]。本次會議的焦點在於中方邀請了五個與中華民國有外交關係國家的官員出席。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国家派出代表团参加,其中有42个国家元首亲自带队。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3]
[编辑] 参看
[编辑] 注释
- ↑ 谭晶晶、郝亚琳:中非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中国网,2006年11月4日。
- ↑ 谭晶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中国日报,2006年11月4日。
- ↑ 梁霓霓,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