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風也被称作脑卒中,是腦血管出現問題,令腦細胞失去血液、氧氣和養分供應,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產生一種意識機能和運動機能受礙的綜合症。活動及語言機能會受影響,妨礙病患者自我照顧能力。
中風有三個特徵:
- 腦的血管發生障礙引起中風;
- 症狀會突然發作;
- 主要症狀是意識功能和手腳運動機能發生障礙。
目录 |
[编辑] 中风一词的由来
「中風」一名由來已久,古時中國醫學認為,人得到「邪風」便會導致突然失去局部感覺和行動能力。「中風」一詞在古醫學文獻上通行。在《傷寒論》中,中風是太陽病的分類之一,屬太陽表虛證(另一個是傷寒)。《伤寒论》第2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其主要病机是: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在太阳中风的主要脉证中,以汗出最具特征,能区别于太阳伤寒的无汗。
[编辑] 中風的症状
中风的一般症状有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感觉麻木、流口水等都是中风的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昏迷或死亡。
目前由于脑CT、核磁共振等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医院中可以诊断出“中风”的确切原因。常见的有“脑梗塞”(又称“小中风”)和“脑出血”(“中风”)。
[编辑] 中風的分類
中風分成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
[编辑] 缺血性中風
[编辑] 脑血栓
由于高血脂等因引起的脑血管栓塞而导致的部分脑缺血造成。虽会表现出中风的一般症状,但相对症状较轻,后遗症也较轻微。因此又被俗称为“小中风”。
[编辑] 脑栓塞
[编辑] 出血性中風
[编辑] 脑出血
由于突然的激动、血压升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脑部血管破裂,血液广泛进入脑组织,会引起脑部大范围的受损。这种中风爆发突然、症状较重,并且容易引起死亡。即使愈后也容易留下瘫痪等后遗症。这种是最严重也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中风”症状。
[编辑]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编辑] 導致中風的原因
中風有很多原因,不過最常見的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飲酒等等。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誘因,因為收縮壓和縮張壓增高,都會導致不同類型的中風。另外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和一些高脂血症,都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