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俄罗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应该加入俄罗斯的领土争议部分内容。
俄罗斯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军火贩子”:
俄罗斯于2006年取代美国武器军火交易霸主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大国,[1]其军火大多销往发展中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by usaroc
[编辑] 俄羅斯的譯名
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為什麼俄羅斯要被翻譯為俄羅斯?俄文的俄羅斯看來也不像俄羅斯的音,俄國歷史上好像也沒跟俄羅斯有關的字眼(羅斯倒是有)。是當初翻譯的錯誤?--Sopher 08:45 2007年1月26日 (UTC)
這是以前翻譯的,就像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這些中文名稱的發音跟原文發音也不盡相同,因為以前的翻譯水準沒有現在那麼高,自然會出現很多「奇怪」的譯名。儘管今天的翻譯水準已提升,但我們已習慣使用這些名稱了,當然不會有人要想要改。 --kknews 09:41 2007年1月26日 (UTC)
-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翻譯習慣,這跟『水準』無關,而是當時的流行。舉例來說,在早年對於事物的名稱翻譯,喜歡採用一些比較典雅點的文字但不一定要追求發音接近,因此才會出現『德意志』(來自德文的Deutsch)、『法蘭西』(來自法文的France)、『不列顛』(來自英文的Britain)這些譯名,至於人名方面,則很習慣將外國人的姓氏音譯後取其最前的第一個字,然後套用一個中國姓氏來冠上,因此Guinness World Record的Guinness會被翻譯成『金』而非『健力士』。以前曾經在哪裡看過俄羅斯當初之所以被叫做俄羅斯的原因,但忘記是在哪裡看到了......--泅水大象 訐譙☎ 10:37 2007年1月26日 (UTC)
是沿袭自元朝的蒙古语。蒙古语的特点是在发颤音r时,要把它后面的元音提到前面来重新发一次,例如oro、ara、uru……。所以蒙古语把Ros读成Oros,写成汉字就是斡罗斯、鄂罗斯或者俄罗斯。明朝、尤其是清朝相继因袭之,所以就成了汉语中约定俗成的错误译名之一。“俄罗斯”在日文汉字写做“露西亚”,这个就接近Россия(Rossiya)的发音了。 另,清朝以及清末民初时外国国名有多种写法,有些是民间(尤其是海外华侨)的俚称,例如把西班牙称为大吕宋,把美国称为花旗国、双鹰国;有些是参考日文汉字,例如把德国写做“独逸”,有些参照英文、法文甚至拉丁文,例如把德国写做遮芒、阿勒芒尼、日耳曼尼亚。不过一个比较好的翻译例子是希腊,显然参考了希腊语“Hellas”的发音,没有按照英语译为“格里斯”。--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0:39 2007年1月26日 (UTC)
- Magnae Virtutis兄提供的是标准答案。在明朝修订的元史中,称罗斯为斡罗斯。--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44 2007年1月27日 (UTC)
我認為中文的「歷史譯名」一般都不是很錯,只是約定俗成的結果。我心中的「現代譯名」是指PRC和ROC五十多年以來製造的譯名,歷史者則是民初以前,較早的甚至追溯到唐朝那些梵語名。除了粵音球星名錯漏百出(最主要問題是不尊重[或者根本不知]非英語外語,英粵混雜;偶爾也有完美譯名的,例如法比奧·格羅素[索])外,我實在不認為歷史譯名有譯得很錯的。且看歐陸語言怎樣翻其他歐陸語言的名。英文的William,在德語是Wilhelm,不同外語給它不同名字,幾百年來都是這樣叫;來到漢語只叫威廉,有氣勢而音準。
現時譯名標準變得徹底規範(尤其在中國大陸),異譯名是減到最少了,可是也不是完美的。最少,可口可樂這類美名,可能不會再出現了--現在通訊那麼發達,各地方的人外語水準愈來愈好,異譯名(甚至初步的音譯)還有什麼用?比如說,英語以外、使用拉丁字母的歐陸語言,很多都有變音符號的,可是在英語維基,為了方便等原因,是完全不需改變拼法(改了反而更麻煩),於是不譯變成主流,但同時也將會減少異譯帶來的文字趣味。--Xieza 11:17 2007年1月26日 (UTC)
我懂了,謝謝。--Sopher 11:41 2007年1月27日 (UTC)
[编辑] 内容的准确客观性
wiki要做到客观准确,不能随便乱引用网上资源。renminbao.com这种专门反华的网站说的话也能直接放到wiki上面吗?难怪大陆官方要封禁。--ShiPu 11:26 2007年2月23日 (UTC)
楼上的,何谓反华?你居然还为中共匪帮禁网的罪行辩护?看来你也是一条共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