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承担义务和享有相应政治经济社会权利和的自然人。
目录 |
[编辑] 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编辑] 公民教育 (Civic Education)
通过课堂的教育,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使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人公地位,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民生事务的讨论和行动中去。
中国大陆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臣民教育和当前一党政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相当缺乏。从2006年开始,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开始开设现代公民教育课程。中国大陆1949年后第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读本《新公民读本》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读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易至难,深入浅出地诠释公民教育的目标。
[编辑] 現代公民的標準
公民及政治權利(civil & political rights)規定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指定國家不應干涉及侵害某些個人行為,包括居住及遷徙自由、言論自由、講學、著作及出版自由、秘密通訊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及良知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婚姻自由、罷工自由、私生活不受侵犯的權利、國家出入境自由、擁有財產自由等等。
公民權利必須建基於平等的原則,任何法律或政策不得對不同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國藉作出區別、歧視,或有任何不公平待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沒有歧視的情況下受到法律保障」是一大主要原則。每一個市民對公共服務都可以享有同樣的享用權,在婚姻及職業上不應存在性別、家庭崗位、殘疾等任何的歧視。
公民政治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它包括以下的內容:
- 公民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
- 參与國家管理的權利
-*政治參與的基本條件是知情權(the right to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