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迺強,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並於2007年初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接替鄔維庸的遺缺。
劉氏曾就讀於香港大學,是明原堂宿生,期間與陸文強和馮可強三人合稱「學運三強」,編輯《學苑》。
目录 |
[编辑] 立場及言論
劉迺強於《信報》創報以來一直為《信報》寫文章,開始時寫的是經濟和管理有關的文章,到19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出現之後,逐步以政經評論為主。其中以2004年《信報》中撰文的〈二○○四年好戲連場〉中「其實絕大部分港人心裏都很相信,香港天大問題,只要「阿爺」閒話一句,就可擺平。」、《信報》中撰文的〈美國干預實錄〉、《文匯報》中撰文的〈美國干預香港事務實錄〉打響了批鬥泛民主派第一槍、《信報》中撰文的〈直面「六四」〉否認「春夏之交的那一場政治風波」的存在及指出「人民已經原諒了共產黨」、2004年7月27日《信報》中撰文的〈不要干預學運〉,聲援香港大學學生會於當時發出的「七一救港宣言」最令人注意。
[编辑] 劉氏對六四事件的看法
2004年5月30日,香港華人革新協會舉行「我對『六四』的看法」座談會,講者之一兼全國政協委員的劉迺強指摘泛民主派利用遊行,為9月立法會選舉鋪路,又批評支聯會在遊行主題加上「還政於民」,他形容「還政於民」在香港是有特定意思的,就是要將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劉迺強又質疑同時是民主黨成員的支聯會骨幹成員的人格,他表示,民主黨與支聯會的宗旨是有衝突的,前者黨綱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後者是反對一黨專政,如果政客一時說這,一時說那,還有什麼誠信可言。他又表示,「六四」是大家心裏的刺,但過了15年,大家應該要面對未來,努力工作,才對得起當時有關人等。劉迺強又重申,「六四」當晚沒有一個學生被坦克輾過、沒有人因鎮壓而死。他指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謠言滿天飛」,當時有香港報章指學生被屠殺,他也信以為真;其後不少外國報道及由美國人所拍的《天安門》紀錄片指出,廣場上的學生是和平地撤出,而並非被鎮壓或屠殺。劉又指事件中沒有人被坦克車輾過,並說「因為這人(當年站在坦克前的王維林)有信心,才會站在坦克車前,當時他沒被輾過」。他續說因為有人反抗,才「少不免」有人傷亡,而並非政府故意射殺手無寸鐵的學生。
[编辑] 兒子
劉迺強之兒子劉方為2005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之大學事務秘書,並在2006年度獲選為學生會主席。
[编辑] 外部連結
- 劉迺強個人網頁
- 香港大學學生會
- 明報新聞網,明報2004年5月30日《政協劉迺強:喊還政於民如港獨 司徒華:不還政於民如何建設民主中國》、明報2004年6月2日《劉迺強:89六四晚「一定有人死嘅」》
- WiseNews文章編號: 200405310040003,明報2004年5月30日《政協劉迺強:喊還政於民如港獨 司徒華:不還政於民如何建設民主中國》
- WiseNews文章編號: 200405310010017,香港商報2004年5月31日《劉迺強責支聯會借遊行拉票 籲勿太執着計較 大家應面對未來》
- WiseNews文章編號: 200406020040064,明報2004年6月2日《劉迺強:89六四晚「一定有人死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