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tw:功能性磁振造影;zh-cn: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zh-tw:功能性磁振造影,中國譯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zh-cn: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台灣譯為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unce imagine,简称fMRI)是利用磁共振掃瞄方式(其實包括了磁振造影與磁振頻譜影像兩類方法),對生物體生理功能進行研究的方法。
其研究範圍包括了中樞神經、呼吸系統、肝、泌尿系統等功能,不僅僅限於腦科學,雖然目前的fMRI課題主要仍指腦科學方面的研究。腦科學上的fMRI方法開始於1991年。
目录 |
[编辑] 腦科學fMRI原理
[编辑] BOLD機制
由Kenneth Kwong(鄺健民)等人於1991年到1992年間提出,其所用的機制是帶氧血紅素與缺氧血紅素的磁性差異。帶氧血紅素是反磁性,而缺氧血紅素是順磁性。
[编辑] ASL機制
[编辑] VASO機制
[编辑] 其他器官的應用
[编辑] 相關條目
- 磁振造影
- 磁振頻譜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