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杞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卓杞篤(Tauketok‧?—約1873年),是台灣清治時期晚期瑯(王喬)[1](今恆春)地區龍鑾潭排灣族斯卡羅族領袖,也是瑯(王喬)十八社的總頭目。
1867年3月12日美國「羅妹號」(Rover,又譯「羅發號」)商船遭風觸礁沉沒,船員十三人被龜角仔社排灣族原住民所殺,引發美國與清政府交涉未果,美軍因而自行前往攻擊原住民部落的「羅發號事件」。期間,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因為與清政府官員交涉不得要領,因此在同年10月10日會同英商必麒麟(W. A. Pickering)前往瑯(王喬)拜訪卓杞篤。
會面中卓杞篤說:「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對西洋人仇視或生性嗜殺,而是西洋人水手和海盜曾多次登陸,擾亂山地,我們的人死傷很多。所以後來見到外人異地陌人生登陸,即徑行報復。」雙方約定此後若有遇難船隻,海難登陸人員舉紅旗為號,原住民便不加以攻擊。
1871年(清同治十年)琉球宮古島漂民五十四人於琅(王喬)遭原住民殺害。日本以此為藉口,在1874年(同治十三年)高舉保護國民、質問生番的口號派兵攻打瑯(王喬)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是為牡丹社事件。五月二十五日,日軍將領西鄉從道與卓杞篤會面,謀求原住民支持日軍攻打牡丹社,此次會面並留下珍貴的照片紀錄。
卓杞篤生前喜歡喝酒,後來因酗酒過量而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註釋
- ↑ 關於「琅(王喬)」的地名,由於現代中文已不使用「(王喬)」一字,電腦中沒有內建字形,因此網路上多以「琅嶠」或「琅喬」代替。但當時的奏折與公文書往來,均作「琅(王喬)」,「(王喬)」方為本字,不宜以其他文字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