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卓茂(?-建武四年(27年/28年)),字子康,南陽宛人,西漢末著名良吏。為人寬仁恭愛,不與人競爭。
他祖父和父親都是郡守。漢元帝時在長安的太學學習詩經、禮記、曆法和算術。
卓茂當丞相府史時,有一次,有人以為卓茂的馬是自己不見了的馬,卓茂問他的馬不見了多久,那人說是一個月多。卓茂用了那匹馬已有數年,明知那人弄錯了,仍然任由帶走那匹馬。後來那人找到了自己的馬,到丞相府叩頭多謝卓茂。
當侍郎時,有一個人不情願地送了米肉給一個亭長。那人認為賢明的君主的治理下,百姓不怕官吏,官吏不取百姓的東西。現在他因為怕亭長才送米肉給他,而那亭長又接受了,覺得有點不妥,便去跟卓茂說。卓茂認為互相送贈只是人與人間的禮儀。那人指出了法律上不許這樣做。卓茂認為以禮教人和以法治人不同,沒有生搬硬套律例來處事。
卓茂當河南密縣縣令,教化大行,路不拾遺。傳說有一年蝗災,除了密縣,河南二十多個縣都深受其害。
王莽將卓茂升為京部丞,密縣的老少無不哭着送別他。王莽正式攝政時,卓茂便以病為由辭官。
更始帝時,卓茂被召為侍中祭酒,當時他七十多歲,到了長安,看到一片亂象,便以年老為由請辭。
光武帝曾大大表揚卓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