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性別: | 男 |
異名: | (字) 維(薇)卿 (勇號) 霍伽春巴圖魯 (室名) 居閒吟館 (室名) 得一山房 (室名) 五梅堂 |
政黨: | - |
籍貫: | 廣西灌陽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 |
出生: | 1841年 |
逝世: | 1903年 |
學歷 | |
|
|
經歷 | |
|
|
著作 | |
|
唐景崧,(Tang Jingsong,1841年—1903年),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台灣清治時期末代巡撫。1895年台湾民主国总统。
[编辑] 生平
- 1865年(同治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 1882年,法國與越南發生衝突,河內、南定等地相繼失陷。唐景崧赴越南招劉永福黑旗軍,進兵河內,格斃法將安鄴(Francis Gornier)。次年勸劉永福內附。以功賞四品卿銜。1884年中法戰爭時率“景字軍”迎戰法軍有功,賞花翎,官昇二品。
- 1891年出任台灣布政使司,1894年接替邵友濂出任台灣巡撫。
-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民眾激憤,上書景崧:“萬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寧先死於亂民之手,不願死於倭人手。”。同年5月23日,唐景崧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宣稱「台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1895年5月25日台灣民主國成立,唐景崧出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丘逢甲為義勇統領,年號“永清”。隔日,國會議長林維源逃至廈門。6月2日,李經芳在基隆外海日本軍艦上正式與日本海軍大將樺山資紀辦理交割事誼。6月3日日軍陷基隆,6月4日景崧化妝為老婦,帶著官銀逃到滬尾(今淡水),後來乘德國籍輪船鴨打號(Arthur)棄職內渡廈門。丘逢甲得知唐景崧逃走,攜帶公款十萬元,逃往廣東嘉應州。日後唐景崧以抗命見黜,
- 1903年卒於家。
- 唐景崧孫女唐簣女士是史學家陳寅恪妻,當時胡適的父親胡傳也是台東知縣(於8月15日離台);1931年9月,胡適曾寫了一首詩《題唐景菘先生遺墨》給陳寅恪:“南天民主國,回首一傷神。黑虎今何在,黃龍亦已陳。幾枝無用筆,半打有心人,畢竟天難補,滔滔四十春”。
前任: 邵友濂 |
台灣省巡撫
1894-1895 |
继任: 無 |
前任: 陳鳴志 |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1887年上任 |
繼任: 程起鶚 |
前任: 沈應奎 |
台灣布政使 1891年上任 |
繼任: 顧肇熙 |
前任: 無 |
台灣民主國 | 繼任: 劉永福 |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 《清代職官年表》,第4冊
-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5冊,398-399
- 《清代職官年表》,第3冊,1951
-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5冊,398-399
- 《清代職官年表》,第3冊,1951-1954
- 《清代職官年表》,第2冊,1734-1735
- 《清史稿校註》,第13冊,10695
页面分类: 1841年出生 | 1903年逝世 | 台灣清治時期政治人物 | 台灣民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