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利大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利大廈(Garley Building)位於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223-229號,約於佐敦道及彌敦道交界,建於1975年,是一座15層樓高的商住建築物。該大廈於1996年11月20日發生五級大火,造成40死81傷。大火後該大廈一直空置。直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現時該大廈已拆卸,擬發展為銀座式購物商場「JD MALL」。
目录 |
[编辑] 原來租戶
[编辑] 五級大火
[编辑] 事件發生
1996年11月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
11月20日下午4時49分,在13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最先燒著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由於大廈管理處曾經作出告示,指工程期間可能會造成燒焦味道,因此火警最初產生的煙並未引起注意。火勢沿著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形成煙囪效應(Stack Effect)。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3至15字樓電梯大堂,並因為這些樓層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產生點燃(即俗稱的「搶火」),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散逸而產生低壓,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
[编辑] 搶救過程
消防員接報到場後,於下午4時59分將火警升為三級,5時17分升為四級,並於下午7時15分升為五級。[1]
由於火勢在地下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若干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大火吞噬燒成焦炭。
不少被困高層的人士,採取各種方法逃生。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黑鷹直昇機,在冒著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中四學生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跡生還。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明珠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台,抓著金屬支架逃生。[2]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此外,民安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大部分傷者被分流至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3]
[编辑] 死傷人數
大火於翌日下午1時47分救熄。事件共造成40人死亡,81人受傷。駐守長沙灣消防局的二級消防隊目廖熾鴻,在5樓火場搜索失跡者時誤墮電梯槽而殉職;死者亦包括任職於周生生珠寶金行信息部及會計部的22名員工,有指周生生信息部因為保安理由而重門深鎖,造成逃生困難;但該公司發言人於1996年11月22日表示該部門與會計部於15樓僅有一個共用玻璃門,員工有能力擊破玻璃門逃生;根據探索頻道節目的模擬重組,認為員工警覺火警的時候,火勢已經蔓延,而令逃生無門,部分員工其後因抵受不住高溫及濃煙而打開窗戶,因而造成致命的閃燃。
是次火災是香港近代史上傷亡最嚴重的火災之一,傷亡僅次於1947年造成149人死亡的船塢大火。[4]
[编辑] 鑑証工作
由於辨識死者身份的工作相當困難,當局首次派遣1981年成立的災難受害者辨認小組(英文名稱為Disaster Victims Identification Unit,簡稱DIVIU),該小組隸屬香港警察刑事偵輯學校,主要任務是確定死者身份、拍攝及記錄伏屍地點及協助消防處的火警起因調查工作。執行行動時,人員均穿著白衣保護衣物、頭盔、口罩及紅色臂章。[5]
由於不少遺體被嚴重燒焦,多為殘缺不全。有些雖有骸骨形狀,但稍為觸碰即粉碎,部分甚至化為灰燼。鑑証人員只能倚賴牙齒、特徵、DNA、個人証明文件及財物,作為辦別死難者身份的主要根據。
[编辑] 災後調查
消防處與屋宇署在災後分別成立4個專責小組,就火災原因、大廈結構、逃生方式等進行調查。
政府於1996年12月17日委任胡國興法官為嘉利大廈調查委員會主席,調查大火起因及發生經過、檢討當局應變措施及提出防止慘劇重演的建議等。報告指電梯更換工程造成的特別危險環境是引發是次災難的主因,而中藝百貨擅自更改1至3樓的消防梯作為貨倉及改裝大閘,則使大火在低層得以持續並迅速蔓延。由於嘉利大廈缺乏自動灑水系統及封閉式的防煙門,火勢未能被即時控制,加上工人及住客在電梯工程進行期間的防火意識不足,在火警初期未有立即警覺逃生。報告同時批評不少同期落成的商業大廈存在消防設施不足的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
[编辑] 事件影響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揭露了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消防處後來進行全港樓宇查勘,發現只有28%私人樓宇在消防裝置和大廈消防管理方面獲得“滿意”的評級。屋宇署的查勘結果相似,查勘顯示80%的綜合用途樓宇的逃生路線不足。
有關部門加強採取執法行動,積極清拆天台僭建物,並要求大廈業主和住客自行清理走火通道和把防煙門關上。此外,1998年6月修訂《建築物管理條例》及《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並提供財政上的援助,協助業主提高建築物的消防安全標準,包括增建灑水系統等消防設施。消防處於同年6月1日成立消防安全大使計劃,推動社區防火宣傳運動。
此外,為了加強應付大型災難事故的應變能力,消防處於2001年4月成立特別救援隊。
[编辑] 重建與發展
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全幢大廈的業權後,計劃斥資1.2億元將大廈拆卸,初時擬發展成銀座式購物商場。但後來因為市場對寫字樓需求增加,大業主於是更改計劃,由原來的銀座式購物商場轉作商場連寫字樓發展,整項重建工程預計在2007年完成。
[编辑] 流行文化
- 無綫電視在1998年播放的劇集《烈火雄心》,第39至40集的「鴻運大廈」火災場景參照了嘉利大廈五級火警。
- 有消息指寰亞電影正籌劃於2007年開拍電影《火燒嘉利大廈》(暫名),惟有關報道未得到官方証實。
[编辑] 參看
[编辑] 參考数据
- 報章
- 視聽数据
- 香港電台電視部(1997)「鏗鏘集 - 死裡求生」,1997年1月13日
- 香港電台電視部(1998)「拯救行動999 - 火痛」,1998年5月26日
- Discovery Channel(2006)"Blueprint for Disaster - Hong Kong Inferno", 2006年8月12日
- 註:本視聽数据為首部公開災難受害者辨認小組在嘉利大廈行動錄影的紀錄片
[编辑] 外部連結
- 嘉利大廈世紀大火災
- 嘉利大廈五級烈火
- 立法會秘書處数据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2003)「数据撰要-調查委員會」
- 神探生涯豐且盛 休而不退享書樂,《警聲》第754期,2003年7月2日-訪問前警察偵緝學校副校長、災難受害者辨認小組成員陳展翔警司
- 私人樓宇消防安全改善建議,保安局/民政事務局,1998年6月
- 華創1.9億投得嘉利大廈 結束7年業權糾紛擬建銀座式商場,《香港商報》,2003年09月12日
- 前嘉利大廈命名JD MALL,《太陽報》,2006年5月9日
- 嘉利大火搶救過程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