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口: |
2000年:24.1万 |
聚居地 |
|
语言文字 |
土族语 |
宗教信仰 |
|
族群分支 |
互助方言 |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以及甘肃的天祝等地。
目录 |
[编辑] 族源
“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人”、“蒙古尔”、“蒙古尔昆”,蒙古族称土族为“察汉蒙古尔”,藏族称其为“霍尔”。
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鲜卑人一个支系,隋朝时曾在青海一带建立强大的吐谷浑国,在唐朝时受到吐蕃的挤压,沦为唐的附庸。宋代时和羌族、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夏帝国。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吐谷浑人加入到蒙古的军队,在元朝时地位较高,和西域色目人同等待遇。明代以后逐渐定居,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并逐渐和汉族、蒙古族等融合,简称为“土人”,到了清朝末年只余下不到两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执行了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人口迅速增加。
[编辑] 簡介
土族,現有人口191624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東部的互助土族自治縣以及民和、大通兩縣,其餘散 居在同仁、樂都、門源等地。
土族聚居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全境分山區、淺山區和川水區三種地形。北部山區森林密茂,有廣袤的草山牧場。南部淺山,河川交錯,氣候溫暖,遍佈良田園林,盛產蔬菜瓜果。
過去土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基本詞彙和蒙古語相同或相近。過去通用漢文,1979年青海省有關部門制定了以中文拼音為基礎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試行推廣。
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土族原信奉多神教,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
[编辑] 宗教信仰
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汉族影响,还崇拜祖先,信奉关帝、二郎神、家神、灶神、门神、财神、菩萨等。
土族人居住的地方多在山谷间,种的地多半是山地,所以他们非常崇信山神。在村头、村后山头上堆一个土堆,上面插上一块木牌,写着“敕令山神土地守地界”。认为这样能阻挡暴雨,保护庄稼。
[编辑] 风俗习惯
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
土族建筑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编辑] 重要节日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编辑] 外部链接
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划分) | |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赫哲族 - 回族 - 高山族 - 汉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藏族 - 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