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震波意指在地球內部傳遞的波。一般而言,地震波是由構造地震所產生,其它自然現象也能生成地震波,例如風。人為的活動也能造成地震波,例如爆炸。對於地球內部構造的瞭解,地震波扮演了一個不可缺的角色。
目录 |
[编辑] 地震波的產生
根據彈性回跳理論,造成地震的原因是斷層破裂。斷層破裂時,兩側的岩體會相對移動,並釋放出累積的能量。大部分的能量在克服摩擦力中損失,並以熱能呈現,另一部分能量則造成岩體快速的位移,形成彈性波,釋放到附近的地殼中。當岩體快速位移時,所產生的推力會形成壓縮波,即所謂的P波,沿著斷層面的相對位移則形成剪力波,即所謂的S波。
由斯涅爾定律得知,波在穿越不同物質時,會產生折射、反射以及極端狀況下的全反射,並且偏向低速介質的法線。當地震波由地殼內往近地表的風化層傳遞時,由於波速降低,造成地震波折射時容易進入近地表。這種現象在地震波來源靠近地表時,會更加明顯。而地震波進入近地表的低速層之後,只要產生全反射,震波便會被侷限在低速層中,形成陷波(Trapped Wave)。不同的陷波會互相干涉,造成地層共振並形成駐波(Standing Wave)在地表傳遞,也就是表面波。
[编辑] 地震波的觀測
地震、地球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使用地震儀、地耳(Geophone)來紀錄地震波,早期的儀器使用鐘擺原理和類比信號紀錄地震波,近代的儀器則使用壓電晶體和數位信號處理地震波。地震波在介質改變時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並在交界面上產生折射、反射等行為,這些特性被用來瞭解地球的內部構造。
[编辑] 地震波的種類
體 波 |
P波 | |
S波 | ||
表 面 波 |
洛夫波 | |
雷利波 |
地震波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體波。表面波只在地表傳遞,體波能穿越地球內部。
- 體波(Body Wave):在地球內部傳遞,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
利用P波和S波的傳遞速度不同,利用兩者之間的走時差,可作簡單的地震定位。
- 表面波(Surface Wave):淺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顯。表面波有低頻率、高震幅和具頻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 洛夫波(Love Wave):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垂直,但振動只發生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垂直分量。
- 雷利波(Rayleigh wave):又稱為地滾波,粒子運動方式類似海浪,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時針橢圓形振動。
[编辑] 地震定位
- S-P波走時差
- 地震發生後,P波和S波會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傳遞,隨著距離的不同,P波和S波抵達的時間差也會不同。我們已知P波和S波波速,利用下列公式即可求出測站距離震央距離。
- Vp = P波速度
- Vs = S波速度
- r = 震央和測站距離
- t = 走時差
- 將每個測站的結果,以離震央距離為半徑,測站為圓心畫圓,當測站數目足夠時,這些圓會交為同一點,即可求得震央。
- P波抵達時間
- S-P波走時曲線的定位原理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在實際狀況中,要精確的判定P波的抵達時間遠比S波容易。在一般情況下,P波信號的強度遠大於背景雜訊,能輕易的判定,而S波的波速低於P波,造成判斷S波的抵達時間會受到P波的干擾而出現誤差。
- 使用P波抵達時間定位時,會採用多個測站的P波抵達時間,配合地殼的P波波速模型,利用逆推原理來判定震央。在這種情況下,地殼的速度模型就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地殼的組成複雜,地質構造也會影響波速,地震定位的精確性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Xi,Yi,Zi = 測站座標
- X0,Y0,Z0 = 震源座標
- Ti = P波抵達測站時間
- T0 = P地震發生時間
- Vp = P波速度
- 雙差分定位
- 理論上,如果兩個地震的震源靠近,震源機制解相同,兩個地震抵達同一測站的地震波會有相似的波形。根據這個原理,比較震源相近的地震波波型,求得兩個地震的走時差,並利用這個數值修正地震之間的相對位置,可以獲得地震的精確位置。
[编辑] 參考資料
Susan Elizabeth Hough (2002). Earthshaking Science: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Earthquakes (in Englis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elix Waldhauser and William L. Ellsworth (Dec,2000). A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California (in English).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