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
城中村的内部通常没有一的规划和管理,以低矮拥挤的违章建筑为主、环境脏乱、人流混杂、治安混乱、基础设施不配套、游离于城市管理体制之外,成为了都市的“癌症”。从地域角度上讲,它属于城市的范畴。从社会性质的角度上说,仍保留了传统农村的因素。具有城市与农村双重特征的城中村究其产生原因,同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土地所有制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城中村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贫民窟的表现形式。
[编辑] 參看
[编辑] 参考内容
- 罗赤,透视城中村,出自《读书》,2001年,第9期。
- 马星,“城中村”问题的形成与更新改造,出自《特区经济》,2007年1月。
- 代堂平,关注“城中村”问题,出自《社会》,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