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設立始年 | 1913年 |
行政區類別 | 首都特区 |
區劃 | |
政府網站 | 堪培拉官方旅游网 |
電話區號 | 02 |
總面積 | 805.6平方公里 |
總人口 | 32.5萬人(2004)
澳洲第八
|
人口密度 | |
毗鄰 | 雪梨、墨爾本 |
![]() 堪培拉在澳洲的位置
|
堪培拉(英文Canberra)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人口325,000,也是澳洲最大的内陆城市。城區位於澳大利亞首都特區的北部,離澳洲最大的城市雪梨300公里、第二大城市墨爾本650公里。首都的位置是当年建国时雪梨和墨爾本雙城爭執不下所達成的協議,另一方面也考慮到一座定於內陸的首都對敵國自海上入侵時將更能確保安全。這項推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潛水艇襲擊雪梨海港時獲得驗證。
最早堪培拉是以新市镇的方式规划兴建的城市。在一次由官方举办的城市规划设计競赛後,美国的著名建築師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構想被入选。城市於1913年动土。
作为澳大利亞的國都,堪培拉最聞名的建築有国会大廈、最高法院和其他林林总总的大使馆。1999年新建的国会大楼乃堪培拉地區的最具标志性的建築,也是澳大利亞總理与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各国元首来访时也都在此会面。
目录 |
[编辑] 历史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堪培拉的土地是由当地的土著人占据。“堪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土著语言,原意为“相聚(开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國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
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坎伯里,1936年更名堪培拉。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為首都直辖区,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开始兴建,1927年正式迁都,联邦议会也由墨爾本正式迁此。美国建筑师波利·古瑞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格里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
[编辑] 地理气候
[编辑] 政府
[编辑] 经济
[编辑] 人口
[编辑] 教育
两个主要的高等学府是位于阿克顿的澳洲国立大学(ANU)和位于布鲁斯的堪培拉大学。
[编辑] 文化
[编辑] 基础设施
[编辑] 姐妹城市
堪培拉和以下城市之间有姊妹城市(sister cities)或友好城市(town twinning)的协议: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连接
- WikiSatellite view of Canberra at WikiMapia
- 堪培拉官方旅游信息网
- 澳大利亚首都特区官方网站
- Canberra region map - all districts
- ACT Government street names web site
- A scenic look at Canberra's architecture.
- Canberra & The Griffins; A Theosophical View
- An Ideal City? The 1912 Competition to Design Canberra
- google earth的人造卫星图 Google Maps
- Template:维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