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六壬,或稱六壬神課、簡稱六壬,是中國古老三大占卜術之一,與奇門遁甲、太乙神數並稱三式。據中國古代傳說為黃帝時代九天玄女授予黃帝軒轅氏,而得以平定蚩尤。
盛行於漢朝、三國、魏晉南北朝,文人名士多有以此為休閒,常以懷中藏物互相占卜猜測,名曰“射覆” 。
唐宋以降其道漸衰,在中國社會中漸被文王卦所代替。後傳至日本,在平安時代時,由陰陽師安倍晴明發揚光大。
[编辑] 名稱由來
「六」為易經中陰數之極(參見河圖)代表易經的坤卦,「壬」有"任"重道遠之意,壬於天干中排序第九,九為易理中至陽之數,亦出自河圖之哲學理論,中國傳統文化習以九代表至極,因此代表帝王。),因為是至陽之數,是以代表易經的乾卦,所以「大六壬」代表了「包羅乾坤萬象」,即「萬事萬物皆可占卜」之意。 六壬神課在唐代以後,並沒有衰落,查北宋時的邵彥和,明末清初時的陳公獻,均為當時的代表人物;其中,邵公的占驗口鑑,更被後世驚為寶笈,其在占課內所展現的理、象、氣、數,至今無人能及;而陳公的六壬指南,更是理氣派的宗師級人物。
[编辑] 占卜方式
利用占卜時的時辰干支按照其所附之公式,再換算其所對應的人事物,依占卜者之經驗綜合判斷,而給予求問者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