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兒干都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编辑] 建制历史
明太祖洪武初年,黑龙江奴儿干地区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大多归降明朝,明政府开始辖有其地。永乐元年(1403年)派行人邢枢等传谕奴儿干,招抚诸部。二年(1404年),置奴儿干等卫,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由于辖区内生活着包括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达斡尔等族人民,于是就在辖区内分置卫所,任命各族首领为各卫所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据《明史》记载,奴儿干都司有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地面七,寨一。都司治所特林在黑龙江下游东岸,下距黑龙江口约两百公里,上距吉林船厂约两千五百公里。明朝灭亡后,清朝继续在名义上对奴儿干地区行使管辖权,实际完全有各民族部落首领管辖其地。清朝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割让给俄国。最有名城市为:伯力。
[编辑] 管辖范围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奴儿干与内地的邮传通信主要干线是海西东水陆城站,北起都司治所特林之西的满泾站,中经四十五个驿站,南抵底失卜站,经辽东都司直达北京,全长达两千五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