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兒干都指揮使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一作奴爾干都指揮使司,是中國明朝明成祖時在東北黑龍江出海口一帶(今俄羅斯境內)所設立的一個軍事統治機構。
[编辑] 成立背景過程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區招撫,次年各部歸附,朝廷任命各首領為指揮同知等職,其後數年,明朝即以此為基礎,逐漸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個衛,永樂七年(1409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在黑龍江入海口一帶成立都指揮使司以統轄各衛,以康旺為都指擇同知,王肇舟為指揮僉事。
[编辑] 統治情形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的統治範圍東、南及於海、並越海抵苦夷(庫頁島),西至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
其對於東北地區的統治並非直接掌管,而僅是在重要地點設軍事據點及發展交通路線,各族實質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統治,而除少數官員之外,大多數官軍人員由當地部族人民擔任,中央間或派遣人員加以巡視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後,對於東北的經營較不重視,該地官員大多成為世襲而不受中央控制,英宗正統年間,正式廢除了奴兒干都司。
- 參考資料: 楊國楨、陳支平著《明史新編》(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ISBN 957-86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