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寧古塔為古地名,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意思是“六個”[1],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努爾哈赤的六個伯叔公)曾居此地,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靠日本海。有新舊二城,旧城在今黑龙江海林市西南,《盛京通志》第三十一卷載:“寧古塔舊城,在海蘭河(今海浪河)南岸有石城(內城),高丈余,週一裏,東西各一門。”康熙五年(1666年)迁建新城(今宁安市)。
清朝初期寧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屬吉林將軍所管轄,主要作為牧場及流放囚犯的地方,例如鄭芝龍就是在此地被處死的;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爆發江南科场大案,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經明珠、徐乾學、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納資贖歸,前後歷經23年。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中規定清政府須將此地大部份割予沙俄,今歸俄羅斯滨海边疆区所管。
[编辑] 注釋
- ↑ 《宁古塔纪略》中记载:宁古在大漠之东,乃金阿骨打起兵之处,虽以塔名实无塔。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流”为“凝固”“个”为“塔”其言“宁骨塔”犹华言“六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