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樂行(1811年—1863年),又名張洛行,清代亳州張老家(今屬渦陽)人。
[编辑] 生平
小名香兒,喜仗義疏財,時稱“仁義光棍”。豪紳地主家庭出身,有良田五百餘畝,曾販運私鹽。咸豐二年(1852年),皖北饑饉,張樂行與龔得樹、蘇天福等結捻。「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游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掉油捻紙,用來驅除疾病、災難,多半是游手好閒之徒所為,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淮北大旱,入捻農民大增,張樂行被舉為捻首,號稱「十八鋪聚義」。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經安徽、河南,捻軍紛起響應,咸豐五年在雉河集(今安徽渦陽縣城)召集各地捻黨首領會盟,被推為盟主,稱“大漢永王”。制定黃、白、黑、紅、藍“五旗軍制”,下設軍師、司馬、先鋒等職,立有《行軍條例》,後於淮北、豫東和蘇北四處攻戰。行蹤飄忽不定,清軍難以捉摸。咸豐六年(1856年),雉河集失守,張樂行率部南下三河尖;咸豐七年(1856年)春天,與太平軍會師,並攻克霍丘,自此捻軍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被洪秀全封為征北主將,與陳玉成密切合作,並在河南、山東、今安徽、江蘇等地轉戰,互有勝負。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皖北根據地喪失,形勢逐漸惡化。同年冬天,僧格林沁圍攻淮北捻軍基地,捻軍全力抗擊,但一再受挫。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初,捻軍於雉河集一帶再戰又敗,後為李家英所出賣被俘。二月十八日,在亳州義門集周家營被處死。梁王張宗禹續任捻軍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