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6年),字秉忠,号敬轩,中国明末民變领袖。
[编辑] 生平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属于军籍,担任过捕快、军吏,后因犯法被除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米脂追随府谷人王嘉胤起事,自号八大王。王死后改投高迎祥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
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1639年,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国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据史料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退出成都时,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有40万人的成都只剩下二十户居民;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一度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后来清朝时期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同年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被清军将领豪格射杀身亡。大西的官員離開成都時還有700人。到張死時只有25人。大多被他殺死。
清代彭遵泗所写的四卷《蜀碧》详细记述了张献忠在四川的残忍至极的大屠杀。彭孫貽《平寇志》記載崇禎八年張獻忠焚毀鳳陽,“士民被殺者數萬,刨孕婦,注嬰兒于槊,焚公私廬舍2650餘間”。是年張獻忠攻克和州,“是時殺戮慘毒,有縛人去淫其妻殺之者;有趨人父淫其女而殺之者;有裸孕婦共卜腹中嬰兒男女刨驗以為戲者;有以大鍋沸油擲嬰孩於內觀其跳躍啼好以為樂者……所虜子女萬千,臨行不能多帶,盡殺兒趨,暴殘恒古未有。”当时的西洋传教士在《聖教入川記》也有相似的记载。沈荀蔚在《蜀難敘略》上說,由於清軍進剿追擊,張獻忠乃毀成都,“王府數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燼。盤龍石柱二,孟蜀時物也,裹紗數十層,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部隊逃到西充時,無百姓可殺,乃自殺其卒,一日一兩萬人。
但也有學者懷疑,四川數百萬人究竟是否真是張獻忠所屠盡?四川的人口從萬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明會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萬八千零九十丁(嘉慶《四川道志》卷十七),整整少了三百多萬人。但這距離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伏誅已近四十年之久,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才攻陷渝城(重慶)。因此,这些学者怀疑所謂的“七殺碑”也可能只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的誤植。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
- 傅吉迪,《五馬先生紀年》
- 侯之鼎,《時變紀略》
- 費密,《荒書》、《蜀亂》
- 外國傳教士,《聖教入川記》
- 彭孫貽,《平寇志》
前任: - |
大西皇帝 1644-1646 |
繼任: 孫可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