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拓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拓蕪(1928年—),本名張時雄,安徽涇縣人。6歲進小學,4年後改入私墪,一生中只受了6年多教育。12歲時到安徽宣城孫家埠油坊當學徒。後來入伍從軍,1948年隨七十軍來台,接著發生二二八事件,他後來回憶說,台灣民間稱七十軍為「賊仔兵」、「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其最大的成就是夜不閉戶的良好治安,以飼養的家禽來說,居民都是一籠籠,一簍簍放在自家門外,和腳踏車一樣從來不加鎖的,也從來沒有遺失過。然而自從這個中央軍進駐以後,雞籠、鴨簍以及腳踏車甚麼的便時常無故失蹤。……」1962年出版詩集「五月狩」,獲國軍文藝金像獎短詩第二名。1973年張拓蕪從軍中退伍,同年中風,左半邊肢體殘廢。1975年開始寫作散文「代馬輸卒手記」。著有《代馬輸卒手記》、《左殘閒話》、《坎坷歲月》、《坐對一山愁》等總共十餘本散文集。
[编辑] 參考
- 《我走過那段歲月——二二八事件的回憶》,載《大成報》,1990年11月21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