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在柱头之上的斗拱称为柱头科,在柱间额枋上的斗拱称为角科,在屋角柱头之上的斗拱称为平身科[1]。
斗栱由四部分构成:
- 栱:形如弓,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称为栱。
- 翘:形如弓,与建筑物表面成直角,因此也和栱成直角的,称为翘。
- 昂:翘的一种, 向外一端特别延长向下斜垂的翘,称为昂。
- 升:栱与翘或昂交点之间,拱的两端与上层拱之间的斗状方木块,上开一字口
- 斗:在翘或昂的两端,在上下两层翘或昂之间的斗状方木块,上开十字口。
斗栱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从唐到清,斗栱的结构作用越来越小,装饰性越来越强,斗拱的排布由疏到密,由大变小。斗栱是礼制的重要体现,等级森严,同时也是建筑尺度的标准。
[编辑] 古代斗拱实物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 ↑ 梁思成著 《清式营造则例·第三章第一节 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