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华门,原名宝月楼,清朝乾隆年间所建,现为中南海正门,位於西长安大街上,为两层楼房,面阔七间,下层中央三间为门洞。卷棚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门上有“新华门”三字横匾,石青地金字楷书。新華門兩旁八字影壁墙上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标语。门内影壁题字为毛泽东手书“為人民服務”。
[编辑] 历史
新华门原为宝月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造,位于皇城墙内,并没有门与外界相通。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将总统府设在中海,遂对宝月楼加以改造,拆除楼前皇城墙,新建两面八字墙,将宝月楼和两侧皇城墙相连,使楼成为院门,命名为“新华门”。同时,在门内修建影壁,并拆除门外清真寺,在长安街对面修筑花墙挡住破烂民居,并将义和团运动时被焚毁的端王府一对石狮移于门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后,中央政府入驻中南海,新华门成为政府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