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暴走族 |
假名 | ぼうそうぞく |
羅馬字 | Bosozoku |
暴走族是一種類似「汽車俱樂部」的日本次文化,指的是一群喜歡改裝(通常是違法改裝)摩托車和汽車的年輕人所組成的集團。這些改裝通常包括移除車輛的滅音裝置,使之在行進間發出更多噪音。暴走族也經常危險駕駛車輛,例如在道路的兩側左右滑走(蛇行)、不穿著護具,以及無視交通號誌。日本警方稱他們為「Maru-So」(警察代碼:マル走)。在暴走族中,女性的集團被稱為「レディース」(ladies,英語中「女士」之意)。
[编辑] 概要
暴走族中的參與者主要為20歲以下的青少年,由於日本法律中成年的定義為20歲,因此超過20歲就有可能留下犯罪記錄。暴走族團體中有所謂的「內規」,因此加入暴走族比較容易,而若想要退出則較為困難。通常暴走族也是暴力幫派下的基層組織之一,也是幫派吸收成員的來源。若是違反了團體中的內規,則經常會以私刑或暴力手段作為懲罰,新聞中也會報導因此而發生的死傷事件。
一般認為,暴走族是國中(中學)的「番長集團」的延伸,番長集團類似「不良少年集團」,而當不良少年的首領(番長)加入暴走族後,原本的番長集團就成為「暴走族」的預備軍。此外,暴走族的人際關係範圍大多以所出身的學校為中心,因此和該校的不良少年首領有緊密的聯繫,對於學校內的不良集團帶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傾向存在於日本的各個地區。
從2004年11月開始,暴走族的行為在日本會被視為「共同危險行為」,根據日本《道路交通法》第68條可處以最高2年有期徒刑,併科50萬日元的罰金,以及記交通違規點數25點。駕照也會被取消,並且在數年間都不得再補考。此外被告發後,在就業方面也會造成困難,再加上警方每年加強取締,因此暴走族的人數也開始大幅減少。
日本暴走族集團的成員總數,在1982年達到42,510人的高峰,隨後開始逐年下降,到了2005年人數為15,086人。通常暴走族的成員到了18或20歲時便會退出,內規規定此時必須要找到另一個青少年加入才能退出,但由於近年少子化的關係,越來越多退出者無法找到其他願意加入的青少年,因此近年來暴走族的成員有顯著高齡化現象。
[编辑] 積雪地區
在冬季容易積雪的地區,車輛在路面上容易打滑,暴走族自己和追逐他們的警察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有「淡季」存在。在這些地區,因為淡季時無法任意的進行暴走行為,所以要將團體維持超過一年變得十分困難,而成員也有漸漸減少的傾向。因此暴走族成員的分布也受到氣候的影響,而冬季的積雪量、氣溫也是重要的因素。
但是也存在有例外的「徒步暴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