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灶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灶財(自稱「九龍皇帝」,真名曾財[1],1921年[2]——),是香港一名塗鴉藝術者。他是一名另類流浪漢,雖然不良於行但仍然經常於街上塗鴉,旺角大球場、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均有他的筆跡,行文多數講述自己以及家族的過往事蹟、「宣示」對九龍的「主權」。1990年代後期,有香港設計師起用他的筆跡作為時裝設計靈感,可謂確立曾灶財作為香港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目录 |
[编辑] 簡歷
有關曾灶財的身世眾說紛紜。1980年代初期,曾有電視節目指他其實是一位精神失常的人。但這個說法,在1990年代後期被他的家人否認。據他的家人在這次電視訪問中所透露,曾灶財是在1970年代初期整理祖先的遺物時,發現原來九龍在被割讓給英國之前,過去曾被御賜為他祖先的食邑。由於歷史的改變,使他們一家由本來九龍的大地主變成要依賴政府的臨時房屋為生,這使他心裡憤憤不平。為此,他經常在家的附近塗鴉,以「宣示主權」。
早期他不斷和市政人員因為塗鴉問題而經常發生爭執,而曾灶財亦多次因為塗鴉而被檢控。不過,每次出庭時他都不認罪,並指稱是英國政府侵佔他的家園在先,結果每次他都被罰款了事。而為免經常被罰,曾灶財索性與市政人員「捉迷藏」,亦開始擴展他的活動範圍,從他的秀茂坪居所附近的範圍,擴展至牛池灣的坪石邨、斧山道一帶,而部分在秀茂坪有巴士可達的地方(例如尖沙咀),也能見到曾灶財的塗鴉。後來地鐵通車之後,他的活動範圍甚至擴展至中環天星小輪碼頭。
1990年代後期,香港的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採用了曾灶財的塗鴉來設計時裝,引發了一場「版權」糾紛。鄧達智指他不過是從街上的塗鴉作時裝設計的題材,而這些塗鴉是公共財產,所以並不構成侵權行為。然而,反駁者指「基本上大多數香港居民都會認得這些塗鴉的作者是誰。在原作者還在生,而未經他的同意採納他的作品,已屬侵權行為。」事後,鄧達智願意撤回他的時裝創作,但這亦意味著年老貧窮的曾灶財無形中少了一份可觀的版權收入。
晚年的曾灶財一直依靠申領綜援過日。由於年事已高,已遷出在秀茂坪的公屋居所,正在安老院渡過晚年。他曾在2001年拍攝清潔用品藍威寶廣告。然而,由於曾灶財並非專業演員,商品生產商只願意付出很少量的報酬,因而為人所垢病;但想不到的是,有關的廣告費爭議在傳媒曝光後,社會福利署竟然按照他所收取的微薄廣告酬金數額,從他的綜援金額中扣除。因此,社會福利署受到廣泛批評,被指為「從乞丐的飯缽裡搶飯吃」,還指社署調查欺騙綜援人士不力之餘,卻向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開刀。
2003年6月,曾灶財在家裏隔着鐵閘被一名女賊偷錢;他一時稱被偷數百港元、一時稱五萬元,前言不對後語。事後他大發雷霆,大喊:「拉佢入赤柱天牢,斬佢!斬佢個頭![3]」警方錄取口供時候,曾灶財在簽署欄大肆揮毫,寫上自己的名字外、又寫上兩名兒子的名字,讓警員哭笑不得。[1]
2004年之前,曾居於觀塘翠屏邨;有記者前往他家採訪時,他常會索取小費,但香港記者只會隨意買數個雞尾包或菠蘿包作為貢品,偶然也會為他送上一盒叉燒飯。他的居室異常混亂,哪些是垃圾、哪些是個人收藏品,往往難以分辨得清。一些曾探訪他的人說,曾翻開他隨意放在家裡的報紙,旋即有10多隻蟑螂四竄,頗為驚心。
2004年10月底,他的作品被拿到蘇富比拍賣,金額一半歸曾灶財,另一半用作籌辦藝術展覽;底價1萬元,每口叫價1000元,後因投標激烈而改為每口2000元。最後作品以55,000港元成交,由一名康姓太太投得;記者事後訪問曾灶財,曾氏反問:「是康熙的後人嗎?」[4]
[编辑] 相關媒體創作
曾灶財的傳奇故事曾多次被香港電視劇採用。最早的一次是於《流氓皇帝》裡,以曾灶財的故事作為鄭少秋飾演的主角「朱錦春」在滿洲國滅亡後流亡香港的生活寫照。其後在一個講述記者及社會工作者的電視節目《無冕天使》,亦由劉江扮演「曾阿財」的角色影射他。
一套名為《九龍皇后》的電影,也是以曾灶財的事蹟作為藍本。
另外,2002年香港的一套以香港政局為題材的舞台劇《東宮西宮》的主角亦以“曾灶財”來命名。
《COLORS》這本世界性雜誌曾以曾灶財的塗鴉為封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