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生(1910年12月19日—1995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广东惠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1938年10月,任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任司令员。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卓著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交通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目录 |
[编辑] 生平
[编辑] 早年
1910年12月19日,曾生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坪山乡(今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原名曾振声,后来在香港做海员时改名为曾生。父亲是澳大利亚华侨,母亲留守在坪山持家,父母都是客家人。曾生10岁读完初小后,通过伯父的关系进入香港超然学校读书,因为性格倔强,多次违反这间传统学校的校规,只好回到坪山读书。在坪山读完高小后,于1923年离开故乡,前去澳大利亚的悉尼与父亲团聚,在悉尼读完初中和中专后,1928年,与父亲一起回到坪山。
1929年,曾生来到广州,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同年,曾生因受到房东的牵连,被军警错抓进监狱,在狱中因看到中共党员留下的标语和诗词而受到共产主义的启蒙[1]。1933年7月,曾生升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读书。1934年,中共党员王均予在广州创立秘密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在同学钱兴的介绍下,曾生加入了该组织。同年,曾生担任中山大学平民夜校的校长,他把该夜校作为中国青年同盟秘密活动的场所。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中山大学的学生积极响应,在广州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的游行。1936年1月6日,曾生被中山大学师生推选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友抗敌会执行委员会的主席。1月13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对学生游行进行镇压,“荔枝湾惨案”发生,随后陈济棠又对发起运动的学生骨干进行抓捕,曾生也因此受到通辑,并且被中山大学停止了学籍。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 ↑ 曾生:《曾生回忆录》第1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2月,ISBN 7-5065-1813-9。
[编辑] 主要参考资料
- 曾生:《曾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2月,ISBN 7-5065-1813-9。
- 曾生:《坚持华南战场抗战的一面旗帜——回忆东江纵队的战斗历程》,《东江纵队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专辑》,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