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三角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杨辉三角形,又称賈憲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巴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係數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杨辉三角形同时对应于二项式定理的系数。
n次的二项式系数对应杨辉三角形的n + 1行。
例如
2次的二项式正好对应帕斯卡三角形第3行系数 1 2 1。
目录 |
[编辑] 性質
- 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
- 第n行的数字个数为n个。
- 第n行数字和为2n − 1。
- 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因为)。可用此性质写出整个帕斯卡三角形。
- 將第2n+1行第1個數,跟第2n+2行第3個數、第2n+2行第5個數……連成一線,這些數的和是第2n個斐波那契數。將第2n行第2個數,跟第2n+1行第4個數、第2n+2行第6個數……這些數之和是第2n-1個斐波那契數。
[编辑] 歷史
歷史上有關這個三角形的最早記載在古印度。印度數學家賓伽羅在其梵語詩集(約450年)中,提到這個「須彌山之樓梯」。他還指出了斐波那契數列和這個三角形的關係。
波斯數學家Karaji和天文學家兼詩人Omar Khayyám都發現了這個三角形,而且Karaji還知道可以借助這個三角形找n次根,和它跟二项式的關係。在伊朗,這個三角形稱為「Khayyám三角形」。
意大利人稱之為「塔塔利亞三角形」(Triangolo di Tartaglia)以紀念發現一元三次方程解的塔塔利亞。
13世纪中国宋代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术》里讨论这种形式的数表,并说明此表引自贾宪的《释锁算术》,並繪畫了「古法七椉方圖」。
布萊士·帕斯卡的著作Traité du triangle arithmétique(1655年)介紹了這個三角形。帕斯卡搜集了幾個關於它的結果,並以此解決一些概率論上的問題,影响面广泛,Pierre Raymond de Montmort(1708年)和亞伯拉罕·棣·美弗(1730年)都用帕斯卡來稱呼這個三角形。
历史上曾经独立绘制过这种图表的数学家:
- 杨辉 南宋 1261《详解九章算法》记载之功
- 朱世杰 元代 1299《四元玉鉴》级数求和公式
- 阿尔·卡西 阿拉伯 1427《算术的钥匙》
- 阿皮亚纳斯 德国 1527
- 施蒂费尔 德国 1544《综合算术》二项式展开式系数
- 薛贝尔 法国 1545
- B·帕斯卡 法国 1654《论算术三角形》
[编辑] 一個數在楊輝三角形出現的次數
由1開始,正整數在楊輝三角形出現的次數為∞, 1, 2, 2, 2, 3, 2, 2, 2, 4, 2, 2, 2, 2, 4, ... (OEIS:A003016)。最小的數而又大於1在楊輝三角形至少出現n次的數為2, 3, 6, 10, 120, 120, 3003, 3003, ... (OEIS:A062527)
- 除了1之外,所有正整數都出現有限次。
- 只有2出現剛好1次。
- 6,20,70等出現3次。
- 出現2次和4次的數很多。
- 還未能找到出現剛好5次的數。
- 120,210,1540等出現剛好6次。(OEIS:A098565)因為丟番圖方程
有無窮個解[1],所以出現至少6次的數有無窮個多。其解答是
其中Fn表示第n個斐波那契數(F1 = F2 = 1)。
- 3003是第一個出現8次的數。
[编辑] 參考
- ↑ Singmaster, David, "Repeated Binomial Coefficients and Fibonacci numbers", Fibonacci Quarterly, volume 13, number 4, pages 296—298,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