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同書(1723年—1815年),字元穎,號山舟,晚號不翁,九十以後號新吾長翁。錢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書法家。
生於清雍正元年,其父大學士梁詩正曾奉敕編《三希堂法帖》。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舉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特賜進士,官侍講。自幼接觸書法,能寫擘窠書,工於楷、行書,初學顏真卿、柳公權,中年取法米芾,以後融匯貫通,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代四大家,又與梁巘、梁國治並稱三梁。同書善於鑒別前人手跡,過眼即判其真偽。嘉慶四年(1799年)以77歲高齡仍能節錄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錢泳《履園叢話》曰:“侍講早年書宗趙、董,惟自壯至老,筆筆自運,不屑依傍古人,故所書全無帖意。” 嘉慶十二年(1807年)復出為官,不久以足疾告歸。卒於嘉慶二十年。著有《頻羅庵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