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簡介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所製造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是可拋棄式的,而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可讓印度的遙控通訊檢測衛星到達極地軌道,實際上的商業用途技術是從俄羅斯取得,極地衛星運載火箭也可以發射小衛星到地球同步軌道。
[编辑] 設計
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高達44公尺,略矮於日本的H-2B和中共的長征3B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是四節是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HTPB),直徑為2.8公尺,外殼使用馬釘鋼為材料;他擁有六支輔助推進引擎,其中四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兩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九頓重,其使用燃料(STTVC)被瀝青完好的包覆在容器內;第二節的燃料被注入在兩個鋁合金槽內,燃料為四氧化二氮及聯氨,重量為41.5頓(C-5任務只用了40.0頓),也用瀝青防止滾動;第三節有七噸的燃料,使用固態推進劑(HTPB),使用凱拉夫合成纖維製成的低角度噴嘴和陀螺儀(+2至-2度以內),控制偏差;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的第四節是有兩個引擎的設計,且使用液態推進劑(甲基聯氨/氮氧化物可釋放氧的液體),極地衛星運載火箭被反應控制系統控制。酬載的外殼是由奈米碳纖維管所製成,並能將衛星送達地球同步軌道。
[编辑] 技術諸元
航天局 |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 |
高度 |
44 公尺 |
直徑 |
2.8 -1.0公尺 |
發射質量 |
294,000 公斤 |
節數 |
4節 |
推進器 |
第一節主引擎 + 助推引擎× 7 |
推力 |
4628000牛頓+662 x6000牛頓=8600000牛頓 |
比推力 |
253 公尺/秒 |
推進時間 |
107.4秒 |
燃料 |
固態推進劑 |
第二節引擎 |
Vikas 1 |
推力 |
725000牛頓 |
比推力 |
269公尺/秒 |
推進時間 |
163秒 |
燃料 |
四氧化二氮+聯氨 |
第三節引擎 |
推力 340,000牛頓 |
比推力 |
296公尺/秒 |
推進時間 |
76秒 |
燃料 |
固態推進劑 |
第四節引擎 |
推力 14800牛頓 |
比推力 |
308公尺/秒 |
推進時間 |
415秒 |
燃料 |
四氧化二氮+聯氨 |
酬載至低地軌 |
3250 公斤 |
[编辑] 發射紀錄
編號 |
發射日期 |
發射地點 |
酬載 |
備註 |
D1 |
1993 年9月 20 日 |
Sriharikota |
聯邦稅務局1E |
失敗; 軟體錯誤使火箭偏向,墜入孟加拉灣 (700秒以後離開), 測試飛行 |
D2 |
1994 年10月 15 日 |
Sriharikota |
聯邦稅務局P2 |
成功, 測試飛行 |
D3 |
1996 年3月 21 日 |
Sriharikota |
聯邦稅務局P3 |
成功, 測試飛行 |
C1 |
1997 年9月 29 日 |
Sriharikota |
聯邦稅務局1D |
部份失敗,衛星未脫離火箭體。 |
C2 |
1999 年5月 26 日 |
Sriharikota |
OceanSat 1, DLR-Tubsat, KitSat 3 |
成功 |
C3 |
2001 年10月 22 日 |
Sriharikota |
TES, Proba[ 1 ], BIRD |
成功 |
C4 |
2002 年9月 12 日 |
Sriharikota |
METSAT 1 (Kalpana 1) |
成功,衛星被發射入地球同步軌道。 |
C5 |
2003 年10月 17 日 |
Sriharikota |
ResourceSat 1 |
成功 |
C6 |
2005 年5月 5 日 |
Sriharikota |
CartoSat 1, HAMSAT |
成功 |
C7 |
2007 年1月 10 日 |
Sriharikota |
CartoSat 2, SRE, LAPAN-TUBSAT, PEHUENSAT-1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