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慶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乘教,由沙門法慶主導,是北魏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民起兵反抗北魏政權。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六月,沙门法庆、惠暉等人在勃海李歸伯的支持下,聚集人马在冀州(今河北境内)以佛教名義起兵反抗北魏統治。法慶自号大乘,稱李歸伯為“十住菩薩”,宣稱「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為十住菩薩。」
大乘军攻克阜城,“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雲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冀州刺史蕭寶夤遣兼長史崔伯驎討之,大乘軍在煮棗城(今河北棗強)擊敗州軍,斬樂陵太守崔伯驎。此時州軍人全無鬥志,屢戰屢敗,大乘軍很快就发展到五万餘人,並宣稱“新佛出世,除去眾魔”。七月北魏政权以元遙為征北大都督,率十萬大軍下冀州,蕭寶夤徵調當地豪強封隆之、李壁的團練,會同長樂太守李虔等出擊,又趁勢招降賊黨;同年九月十四日,大乘軍兵败,法庆、惠暉等首领百餘人被俘牺牲,傳首京師,大乘軍遭屠戮者眾,“積尸數萬”。朝廷又遣谷楷至冀州搜索餘黨,李歸伯被俘犧牲,同時又濫殺無辜,百姓受害者不計其數。
《魏書》、《資治通鑒》謂法庆自号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號。《玉海》以大乘為法庆的年號。[1]
[编辑] 註解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