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佩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佩珠(Phan Bội Châu,1867年12月26日—1940年10月29日)原名潘文珊(Phan Văn San),別名是漢(Thị Hán),號巢南(Sào Nam),是20世紀初期越南的民族主義革命家,也是越南最偉大的愛國志士。
他出生於乂安省南壇縣一個貧苦學者的家庭,從小受其父親的影響而成長為一個愛國的知識份子。當法國殖民主義侵略越南時,年輕的他號召一些愛國青年組成學生軍反抗法國的入侵,但是祖國終究敗於法國侵略者精良的武裝。後來他在1904年5月成立了越南維新會,次年為了尋求資金和武器的緩助而來到日本。
在1905年至1908年居留日本期間,他認識了中國維新運動領袖梁啟超,也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領袖孫中山和章太炎,而梁啟超和孫中山的思想也啟發其思路。之後他撰寫許多文章祕密散佈回越南,鼓吹祖國人民從法國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結果他被迫離開日本先到中國廣州,再轉往到暹羅(泰國),1912年1月又來到廣州。後來他在當地見到辛亥革命成功,於是改組越南維新會而成為越南光復會,這是模仿孫中山的革命組織所重新創建的團體。
1925年卻在上海遭到法國特務祕密拘捕,被控叛逆罪,並在順化終身軟禁直到逝世。
[编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