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兔記》又稱《劉智遠》(亦有寫作《劉志遠》),元代雜劇,作者不可考,今有滬劇等劇種演繹。二十九齣。
[编辑] 故事梗概
- 注意:框內為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赏原作時的zh-tw:興緻;zh-cn:兴致。
五代時,沛縣沙陀村人劉知遠幼年喪父,隨母改嫁,將繼父家業花費至盡,被繼父逐出家中,流落荒廟,後被同村富室李大公收留。李大公見劉知遠有帝王之相,便將女兒李三娘嫁與劉知遠,而李三娘的哥哥李洪一及其妻子卻嫌貧愛富,堅決反對招贅劉知遠。李大公不聽,還是招贅了劉知遠。不久李大公夫妻相繼去世,李洪一夫妻便百般虐待劉知遠及李三娘。
兩人設計,令知遠去看瓜園,讓瓜園中的瓜精害死知遠。而知遠戰勝了瓜精,並得到了兵書和寶劍。知遠知道家中已呆不下去了,便告別了三娘,去分州投軍。初在岳節使麾下做一更夫,後岳節使也看出知遠有帝王之相,便招贅知遠為婿。
後劉知遠屢立戰功,加官進職,一直做到九州安撫。而三娘在家受哥嫂折磨,白天到進邊汲水,晚上在磨房挨磨。因勞累過度,在磨房產下一子,因無剪刀,只好用嘴咬斷臍帶,故取名咬臍郎。兄嫂欲害死咬臍郎,將咬臍郎拋入荷池中,幸被家人竇公救起。
三娘為了逃避哥嫂的迫害,便托竇公將咬臍郎送到知遠處撫養。十五年後,咬臍郎長大成人,劉知遠命咬臍郎率兵回沙陀村探望生母。咬臍郎屯兵開元寺,一天出外打獵,因追趕一隻白兔,與正在井邊汲水的李三娘相遇。咬臍郎知道李三娘便是自已的生母后,便回去報知父親。劉知遠遂帶領兵馬回到沙陀村,與三娘團聚。
出處: http://202.130.245.40/zhuanti2005/txt/2002-08/23/content_5193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