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益母草为中药材,又名坤草。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
目录 |
[编辑] 性味归经
- 味苦、辛
- 性微寒
[编辑] 功效应用
- 活血调经:用于妇女胎前产后诸疾。本品入心肝血分,辛行苦泄,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多用治血瘀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下,产后腹痛等。
- 利水消肿:用于治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消肿之功,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气、血、水三者往往相因为病而为水肿,活血可利于行水,故本品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尤其是与血分有关的水肿。其意与王不留行、牛膝、泽兰相类。现代用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单用或配二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之类。
[编辑]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煎服,10-30克。孕妇慎用,或阴虚血少者禁用。
[编辑] 參考資料
- 《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