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皮魚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盾皮魚綱 | ||||||||||
---|---|---|---|---|---|---|---|---|---|---|
邓氏鱼头骨 |
||||||||||
分类 | ||||||||||
|
||||||||||
学名 | ||||||||||
Placodermi McCoy, 1848 |
||||||||||
目 | ||||||||||
|
盾皮鱼纲(學名:Placodermi)是一类已经灭绝的鱼类,大约生活在志留纪到泥盆纪。盾皮鱼类是脊椎动物,是最早的有颌鱼类,头部和胸部覆盖骨甲,故得名。它们的颌是由头部两侧的支撑鳃的弓状骨演化而来。
目录 |
[编辑] 化石纪录
最早的可确认的盾皮鱼生活在晚期志留纪。盾皮鱼在泥盆纪末全部灭绝。最早一批志留纪盾皮鱼化石发现于中国,主要是节甲鱼类和胴甲鱼类。显然盾皮鱼起源分化于泥盆纪以前,可能在志留纪早期或中期,尽管更早的盾皮鱼化石还没有被发现。志留纪的盾皮鱼化石往往是一些骨甲碎片,有些种的分类命名也十分不可靠。
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志留纪盾皮鱼的生活环境可能不利于化石保存,并不是真的很少。这个假说也解释了在泥盆纪早期大量盾皮鱼的出现。
与志留纪形成反差的是,在泥盆纪,盾皮鱼在各种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包括海水和淡水。仅过如此,盾皮鱼在泥盆纪末全部灭绝,没有一个种存活到石炭纪。
中国的盾皮鱼化石较为丰富,主要是节甲鱼类、胴甲鱼类和瓣甲鱼类。在中国还发现了许多早期的盾皮鱼化石,尤其是在泥盆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属于原始胴甲鱼类的云南鱼类(Yunanolepiformes)和始突鱼类(Procondylopeformes),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过。近来又在云南发现了志留纪的胴甲鱼化石,说明胴甲鱼起源于东亚。
[编辑] 生活方式
盾皮鱼类是泥盆纪最占优势的水生脊椎动物。许多盾皮鱼都是掠食者。大多数盾皮鱼生活在底部,因为骨甲实在太重。有些盾皮鱼,主要是节甲鱼类,生活在中上层水域,是敏捷的掠食者。目前已知最大的节甲鱼,邓氏鱼(Dunkleosteus telleri),有8至11米长,被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有分布。目前在欧洲、北美、摩洛哥等地区发现了它的化石。有些小型的节甲鱼,比如说Fallacosteus和Rolfosteus,有弹头型的头部骨甲,说明许多节甲鱼都擅长游泳。
[编辑] 灭绝
一般认为,盾皮鱼是在与新进化出的硬骨鱼和鲨鱼的竞争中衰弱并灭绝的。也有认为使环境变化所致。和恐龙一样,盾皮鱼在泥盆纪末的全部灭绝也有诸如小行星撞击等说法。
[编辑] 分类
对于将盾皮鱼类的分类,有多种说法。有些学者认为盾皮鱼属软骨鱼类,所以将其置于软骨鱼纲下,作为一个亚纲。也有将其置于鱼纲(Pisces)下。更多的是将盾皮鱼纲直接置于脊椎动物亚门或是有颌超纲(Gnatha)之下。
关于盾皮鱼纲下面的分类,一般分为六个目,即胴甲鱼目(Antiarchi)、莱因鲛目(Rhenanida,又称硬鲛目,Stegoselachians),节甲鱼目(Arthrodira,又称节颈鱼目),叶鳞鱼目(Phyllolepida),褶齿鱼目(Ptyctodontida),瓣甲鱼目(Macropetalichthyida,又称扁平鱼目,Petalichthyida)。也有在分出古椎鱼目(Palaeospondyliodea)和窄鳞鱼目(Arctolepida)的。
[编辑] 参考资料
- Janvier, Philippe. Early Vertebrate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19-854047-7
- Long, John A. The Rise of Fishes: 500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8018-5438-5
-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 ISBN 7-5000-0345-5/Q·5
- 化石网 http://www.uua.cn/vertebratat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