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質球粒隕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碳質球粒隕石是一種富含水與有機化合物的球粒隕石,佔已知隕石只有約5%。它的成分主要為矽酸鹽、氧化物及硫化物。具有橄欖石和蛇紋石這兩種礦物是它的一大特徵。由於擁有具揮發性的有機化學物質和水,因此自形成後,它沒有遭受過嚴重(高於200℃)的加熱。碳質球粒隕石被認為最能保存形成太陽系的太陽星雲的成分。
碳質球粒隕石按不同的成分分類,被認為能反映其母天體的類型。種類名稱以該類中最具代表性的(通常是首先被發現的)一顆隕石來命名。
一些著名的碳質球粒隕石包括:Orgueil、Ivuna、Murray、Murchison和Tagish Lake等。
目录 |
[编辑] CI群
此群中的“C”字代表Carbonaceous(碳質)、“I”來自Ivuna隕石。CI群被認為是碳質球粒隕石中最小被改變的一種。它具有高比例的水(可達20%),與及以氨基酸和PAH形式存在的有機化合物,水蝕變促進了黑色基質中含水旳片狀矽酸鹽、磁鐵礦和橄欖石結晶的形成,及可能導致球粒的缺少。一般認為,碳質球粒隕石未曾被加熱超過50℃,暗示它在太陽星雲較冷的外圍區域形成。
5種已知的CI球粒隕石為: Ivuna、Orgueil、Alais、Tonk及Revelstoke。
Ivuna和Orgueil的氨基酸濃度比CM球粒隕石低(約30%)[1],以及具有獨特的成分,例如高濃度的β-丙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和β-胺基正丁酸,以及較低濃度的氨基異丁酸和異纈胺酸。這暗示此兩種碳質球粒隕石的母天體和產生過程皆不相同。
[编辑] 中國著名的碳質球粒隕石
- 陜西寧強碳質球粒隕石(於1983年發現)
[编辑] 参考文献
- ↑ Ehrenfreund, P.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8(5):2138, 2001.
-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t The Encyclopedia of Astrobiology, Astronomy, and Spaceflight
- Gilmour, I., Wright, I., Wright, J., Origins of Earth and Life, The Open University, 1997, ISBN 07492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