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反法同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六次反法同盟 | |||||||||||
---|---|---|---|---|---|---|---|---|---|---|---|
拿破崙戰爭之一部份 | |||||||||||
萊比錫戰役 |
|||||||||||
|
|||||||||||
參戰方 | |||||||||||
普魯士 俄羅斯 奧地利 英國 瑞典 Sicily 薩丁尼亞 |
法國 Italy Naples 華沙公國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1] Swiss Confederation |
||||||||||
指揮官 | |||||||||||
Gebhard von Blücher Michael Andreas Barclay de Tolly Mikhail Kutuzov Prince Wittgenstein Prince Schwarzenberg Prince Charles John |
Napoleon I of France Michel Ney Auguste Marmont Jozef Antoni Poniatowski |
在第六次反法同盟(1812年—1814年)中,由匈牙利、普魯士、俄羅斯、瑞典、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及萊茵聯州的某些州國組成的同盟,打敗了法國,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拿破仑在俄法戰爭中遭受慘敗後,歐州的力量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軍40萬與聯軍作戰。不料,各附庸小州國乘機起來擺脫法國控制,拿破仑陷入困境。在1813年十月的萊比錫戰役中,在薩克森擊敗拿破仑的軍隊。在1814年3月30日,聯軍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上皇位。然而,拿破仑從戒備森嚴的厄爾巴島上逃了出來。1815年3月20日,進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建立了「百日王朝」。
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250萬軍人參與了戰爭,總共約有200萬人死掉。戰爭包括民族會戰及斯摩棱斯克戰役等。
目录 |
[编辑] 俄法戰爭
1812年,拿破仑進攻俄國,迫使亞歷山大一世繼續依著大陸封鎖政策行事,及解除俄國進攻波蘭的迫切威脅。拿破仑65萬人的軍隊(包括27萬法國軍隊及其他地區的軍隊),在1812年6月23日渡過了尼曼河。俄國聲明為衛國戰爭,但拿破仑聲明為第二次波蘭戰爭。由於波蘭人提供了10萬人的軍隊,拿破仑並不讓步,繼續往俄國進發。俄國實行了「焦土政策」,使得拿破仑損失了37萬人的軍隊(因戰死、餓死或凍死),及20萬人被俘虜。在十一月,只有2萬7千人渡過Berezina River。拿破仑的軍隊撤回巴黎,預備防範俄國再次入侵波蘭。但是,俄國也損失了40萬人,俄軍也已經耗盡。但是俄國有優勢,因她有較短的緩線及較快地補充軍隊,因為拿破崙損失了大量的騎兵及大炮。
[编辑] 德國內的戰爭
[编辑] 半島戰爭
在1813年六月二十一日,阿瑟·韋爾斯利在Vitoria 打敗了約瑟˙拿破仑的軍隊,迫使法國軍隊退出西班牙,回到庇里牛斯山北部.
[编辑] 法國內的戰爭
拿破崙發動了一連串的戰爭,但被壓倒性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軍隊所打敗。拿破崙跟著發動了六日戰役,防止敵軍侵入巴黎,但他的7萬人軍隊對著第六次反法同盟的50萬人的軍隊,變得毫無阻力。同盟在1814年3月30日開進了巴黎,雖然拿破崙大勢已去,但他繼續發動戰爭,他頒佈了法令,要求90萬新兵入伍,但只有一小部分入了伍。拿破崙不現實的勝利計劃已經毫無希望。
[编辑] 拿破仑退位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上皇位。但是,偶然的軍事行動在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繼續在進行著,真至1814的春季。在
[编辑] 拿破仑逃離厄爾巴島
然而,拿破仑從戒備森嚴的厄爾巴島上逃了出來。1815年3月20日,進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建立了「百日王朝」。從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歐洲列強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維也納會議。這次會議是由奧地利政治家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提議和組織的。其目的在於重畫拿破崙被戰敗後的歐洲政治地圖。
反法同盟 |
第一次反法同盟 | 第二次反法同盟 | 第三次反法同盟 | 第四次反法同盟 | 第五次反法同盟 | 第六次反法同盟 | 第七次反法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