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皇道是香港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銅鑼灣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以門牌號碼來計全香港第二長的街道,僅次於廣東道(門牌號碼最大為1239號)。
目录 |
[编辑] 歷史
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及筲箕灣的道路,並命名為「筲箕灣道」[1]。不過,當時的「筲箕灣道」只是一條狹窄的泥路。到了1934年,當時香港輔政司修頓建議開拓一條100呎闊的新路取代舊路,而開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區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為紀念當時英皇佐治五世銀禧大典,便將道路命名為「英皇道」。英皇道通車後,香港電車便從只能鋪設單軌的電氣道改行鋪設了雙軌的英皇道。其後,英皇道兩旁逐步發展,成為北角一帶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治時期,英皇道曾被改名為「豐國通」。
1980年代,為改善港島東區擠塞的交通,政府把電氣道及渣華道改為單程東行,英皇道主要供西行車輛使用,東行線則主要被巴士及電車使用。
1990年代初,政府曾經把整條英皇道重新舖設,並改善部分路口、電車站及地底設施等。
[编辑] 沿路著名地點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
- ↑ 道路及鐵路-曾改名道路(一)香港,香港地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