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 (古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荊州是中國古地名,是中國古籍所記載的九州之一,而作為實際的行政區劃,開始於漢武帝時期。
目录 |
[编辑] 兩漢時期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十三個州刺史部,其中荊州的轄域相當廣,大體來說以北為現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往南延伸至兩湖全境內—但這裡的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並無治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域,依據後漢書記載,荊州轄有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東漢末年劉表領荊州牧以前都在漢壽(長沙郡轄),後因荊南地區黃巾賊餘孽尚未退去才將治所移到當時已經有相當繁榮的襄陽城。
[编辑] 魏晉時期
在西元215年—219年冬天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前,荊州分屬於曹操、孫權、劉備三家勢力,但在夷陵之戰劉備勢力敗於孫權勢力後,確定無力奪回原有荊州轄權,荊州由曹魏與孫吳兩家分領的局面便告底定。
三國的曹魏荊州,荊州的治所在宛,下轄南陽郡、江夏郡(長江北部)、襄陽郡、南鄉郡、新城郡、上庸郡、魏興郡等共七郡。
三國的孫吳荊州,荊州的治所在江陵(隸屬南郡),下轄南郡、江夏郡(長江南部)、長沙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零陵郡、衡陽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西晉時期,荊州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下轄二十三個郡國。
[编辑]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州的數量增多,地域縮小,南朝宋設有荊州,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南朝齊改治所為南郡,另設雍州,治所在襄陽<寧蠻府>(湖北襄樊)。而北朝的北魏設荊州和東荊州,治所分別在山北(河南魯山)和泚陽<東陵鎮>(河南泚陽)。
[编辑] 隋朝
到了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楊堅廢除郡一級行政區劃,改為州縣兩級體制,而隋煬帝時,又改州為郡,恢復秦朝的郡縣兩級體制,荊州的名稱只存在地域為現今荊州市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