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鼹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针鼹科 | ||||||||||||
---|---|---|---|---|---|---|---|---|---|---|---|---|
澳洲针鼹 |
||||||||||||
分类 | ||||||||||||
|
||||||||||||
学名 | ||||||||||||
Tachyglossidae Gill, 1872 |
||||||||||||
屬 | ||||||||||||
针鼹科,通常被稱為「刺食蟻獸」,與鸭嘴兽同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在此科下共有两屬四種的生物,均生活在澳大利亞及新畿內亞。
目录 |
[编辑] 分類
针鼹科被分為兩属,一為针鼹属及原针鼹属。在针鼹属中只有一個品種;而在原针鼹属中現存只有三個品種,另外同属的兩個品種經已滅絕,只發現化石。
[编辑] 针鼹属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在東南新畿內亞被發現,且能在接近所有澳大利亞的地方發現其蹤跡,包括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脈及內陸沙漠地區等,尤其在螞蟻及白蟻生活的地方。牠的體形較原针鼹属動物少,但有較長的刺。
[编辑] 原针鼹属
原针鼹属的三個品種都是新畿內亞的「土著」,因被獵殺為食物而漸漸稀少。牠們以蚯蚓及昆蟲為糧食,於森林葉堆中尋找食物。
- 長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生活在高原的森林。
- Zaglossus attenboroughi:最近發現的品種,喜歡較高的棲息地。
- 大長吻针鼹(Zaglossus bartoni):當中有4個不同的亞種。
已滅種的兩個品種是:
- Zaglossus robustus
- Zaglossus hacketti
[编辑] 特徵
针鼹科是細小的哺乳动物,全身表面都由毛髮及刺所遮蓋。外表上,牠們與南美洲的食蟻獸及其他有刺哺乳動物,如刺猬和豪豬相似。短少但強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牠們成為強勁的挖掘者。
牠們有著細長的口鼻部,同時有口和鼻的功能,但沒有牙齒。牠們會撕開軟木或蟻丘等,以牠們長長的及黏性的舌頭,將獵物捕獲。澳洲针鼹多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糧,而原针鼹属則吃蚯蚓或昆蟲。
针鼹科動物是與鸭嘴兽同是卵生的哺乳动物。雌性的针鼹科動物會於交配後第22天,生下一個有羽毛及軟殼的蛋,並把牠放入育兒袋中。孵化約需10天的時間,幼獸會從母親的乳腺啜食母乳。在育兒袋內約45-55天,幼獸會開始長出刺。母親此時會開始挖掘洞穴安置幼獸,約每5天回來餵養一次,直至幼獸於7個月大後斷奶為止。
您可以在维基物种中查找或编写该物种的相关分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