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顯微鏡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儀器觀察之工具。日常用語中之顯微鏡多指光學顯微鏡 。
目录 |
[编辑] 種類
[编辑] 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e)
利用透鏡放大物像送到眼睛或成像儀器,分辨率大約為一微米,可以看到細胞大小的物品。一般來說顯微鏡大都是指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依設計的不同,又可分為正立顯微鏡(Upright microscope)、倒立顯微鏡(Inverted microscope,又稱倒置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Stereo microscope,又稱實體顯微鏡或立體顯微鏡);又有偏光顯微鏡:又稱為岩石顯微鏡、礦物顯微鏡或金屬顯微鏡,用以觀察岩石、礦物及金屬表面,是利用光的不同性質(偏光)而做成的;相位差顯微鏡:觀察變形蟲、草履蟲等透明生物時,所使用的顯微鏡。它的特殊裝置可以將光透過生物體所產生的偏差,改變為明暗不同;又結合光學顯微鏡並利用雷射光作為光源,以達到特殊觀察需求的有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 Laser Microscope,又譯作共軛焦顯微鏡)。
[编辑]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
不使用光線,而利用電子流來照射標本來觀察的顯微鏡。由於電子用肉眼看不出,因此就使電子透過觀察材料,而映在塗有螢光劑的板子上,這種方法稱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另一種方法是以電流在觀察材料的表面移動,然後使觀察材料所放出的二次電子流映在真空管上,以這種方式觀察的稱為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放大80萬倍,可以看出分子的形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用以觀察立體的表面,放大倍率約20萬倍。電子顯微鏡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能量過濾透過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等類型。某些電子顯微鏡甚至能看到單一原子。原理:物質波理論告訴我們,電子也具有波動性質,所以可以用類似光學顯微鏡的原理,做成顯微鏡。不一樣的是,這裡將凸透鏡改成磁鐵,由於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短,所以他可以比光學顯微鏡“看”到更小的東西,如:病毒。
[编辑] 掃描探針顯微鏡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是機械式地用探針在樣本上掃描移動以探測樣本影像的顯微鏡。
[编辑] 掃描隧道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STM用來看金屬表面,它是利用量子物理的穿隧效應。古典物理認為,物質不能穿過位壘,但量子物理告訴我們:物質有機會穿過位壘,而他穿過位壘的機率和位壘的寬度有關。利用一通電的針狀物體,靠近金屬表面,則電場使電子附近的位能出現位壘形式,此時就有機會觀測到跑出金屬表面的電子,再利用穿過位壘的機率和位壘的寬度有關的特性,就可以推出針到金屬表面的距離,因此可"看"到金屬表面。
[编辑] 原子力顯微鏡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FM用來探測樣本表面與探針交互作用力,推出探針到樣本表面的距離,因此可"看"到非金屬或金屬表面。
[编辑] 参看
编辑 | 實驗室設備 | |
瓊脂平板 | 水流抽氣機 | 本生燈 | 熱量計 | 色度計 | 離心機 | 通风柜 | 磁力攪拌器 | 顯微鏡 | 微量滴定盤 | 平板讀取器 | 分光光度計 | 攪拌棒 | 溫度計 | 振盪混合器 | 靜態型混合攪拌管 | 手套箱 | 試管架 | 試管刷 | 試管夾 | pH 試紙 | 移液管膠泵 | 碘化鉀試紙 | 鐵架台 | 試紙 | 石蕊試紙 | 三腳架 | 鐵絲網 | 管土三角 | 水槽 | U型管 | 濾紙 | 刮勺 | 鑷子 | 坩埚 | 坩堝鉗 | 天平(三桿式天平、電子天平)| 支架 | 研缽 | 研棒 | 燃燒匙 | 導管 | 馬弗爐 | 烘箱 實驗室玻璃器皿:烧杯 | 试管 | 大試管 | 漏斗(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濾液漏斗、 活栓漏斗、長頸漏斗、滴液漏斗)| 量筒(圓錐量筒)| 滴管 | 滴瓶 | 試劑瓶 | 洗滌瓶 | 蒸發皿 | 表面皿 | 培養皿 | 分光液槽 | 烧瓶(錐形瓶、圆底烧瓶、佛羅倫斯瓶、容量瓶、布氏烧瓶、曲頸瓶、平底烧瓶、梨形瓶)| 三口瓶 | 集氣瓶 | 集氣筒 | 左斯勒萃取器 | 玻璃片 | 玻璃棒 | 啟普發生器 | 冷凝管(利氏冷凝管、空氣冷凝管、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 滴定管 | 移液管 | 蒸餾管 | 蒸餾瓶 | 克氏蒸餾瓶| 抽濾瓶 | 抽濾管 | 乾燥管 | Dean-Stark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