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校訓:“求進,求新,創未來” | |
現任校長 | 朱經武 |
學校類型 | 政府資助 |
建立時間 | 1991年10月 |
所在地 | 香港西貢清水灣 |
學生人數 | 2006年度在校學生8823名 |
教授人數 | 2006年度教學職員433人 |
校園環境 | 郊區 |
校園面積 | 60公頃 |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 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成立於1991年10月,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8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所学院组成。理、工、商学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科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同时亦为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以利全面发展。 現任校長是超導體專家朱經武。
目录 |
[编辑] 歷史
香港科技大學是因為1980年代經濟結構轉變而起。由於香港已經進入經濟轉接期,香港政府預計香港經濟會轉型為以高科技與商業為主,而工商業要求有更多大學生配合,所以當時香港政府就決定興建第三間大學,以配合這個需要。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被簽署,確認英國將於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時的英軍便分批撤走,部份軍營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選址新界清水灣半島北部大埔仔的前科希馬軍營(Kohima Camp)興建香港科技大學,動工之前香港童軍總會更特意在該處舉辦一個大型露營。
1988年,當香港科技大學尚在興建中,吳家瑋被委任為第一任校長。由於興建期間,香港通貨膨脹的情況相當嚴重,所以相比預算之下出現嚴重超支,備受各方指責。由於大學設備的先進及豪華,因而被輿論批評為「勞斯萊斯大學」,認為大學十分奢侈。另一方面,雖然大學於興建前曾舉辦過設計比賽,但最終並沒有使用第一名的設計,也受到當時香港立法局議員的質疑。這些批評一直持續了好幾年。
香港科技大學首兩期落成後,皇家香港賽馬會及香港政府的撥款並未能夠完成第三期,所以吳校長不斷找人捐錢以興建其餘未落成的部份。由於1991年10月開學時校舍未完全落成,第一批學生須於九龍尖沙咀的臨時校舍上課。
為了推動科技突破, 香港科技大學將會成立高等研究院(簡稱高研院),並邀得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作為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
[编辑] 概況
於2004年科大共有4個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共20個學系,於2006年1月學生總數(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為8,823人。
[编辑] 科研及學術成就
[编辑] 理學院
-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於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ÉA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 生物化學系梁純教授實驗室發現新的DNA複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徑,發表於《細胞》和《癌症研究》雜誌上。
- 物理學系湯子康及王克倫教授關於「納米結構氧化鋅半導體薄膜的室溫紫外受激發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關於「新形神經肌肉突觸訊息傳遞機制的鑒定」的研究,同獲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 數學系黃勁松教授的「半單李群上的非交換調和分析」,於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 化學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歐亞青年科學家研究獎獲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藥腸道球菌生長的水溶膠化合物。
- 化學系Richard Haynes教授在德國拜耳公司及世界抗瘧疾基金會資助下開發的新型高效抗瘧疾藥物目前進入二期臨床實驗;
- 化學系Reinhard Renneberg教授開發的心臟血液生物傳感測試芯片已於2003年在德國上市。
- 物理學系科研小組成功研製出直徑為0.4納米的納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細的單壁納米碳管。這一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全球當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 生物學系張東才教授發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並用於監測細胞凋亡過程。
[编辑] 工學院
- 截至2006年,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共有11位教授當選IEEE院士。
-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李澤湘教授獲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技術創新獎及中國自然科學獎。
- 先進製造研究所獲國際製造工程師學會頒授LEAD獎項,以表揚研究所在先進生產工程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 機械工程學系鄭平教授獲美國航空航天協會頒發2003年度熱物理獎。
- 土木工程學系鄧漢忠教授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 科大培養的芯片專家張善鑾博士(1997年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同系博士畢業生),其研究論文在四年內曾三度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 (又稱芯片奧運會) 所接受,得以在大會上宣讀論文。無論在內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華地區質量控制領域第一位获取美国质量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认可的"六西格玛黑带"(Six Sigma Black Belt).
-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李忠義教授2005年當選IIE(國際工業工程師協會)院士。
[编辑] 商學院
- 2006 《金融時報》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排名榜全球第3
- 2006 《經濟學人》工商管理碩士(MBA)排名亞洲第1
- 2005 《金融時報》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排名榜全球第2
- 2004 《金融時報》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排名榜全球第6
- 2003-04 連續兩年成為《金融時報》行政人員教育排名榜(特設課程)亞洲及澳洲之冠
- 2003 《金融時報》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排名榜全球第9
- 2001-04 屢登《金融時報》工商管理碩士(MBA)排名榜亞太之首
- 2003 經濟研究亞太第1(《歐洲經濟協會期刊》),全球排名37
- 2002 財務研究亞太第1(《財務管理》),全球排名19
- 2001及02 於2000年及2001年在全球最權威5份會計期刊的會計研究創作量,排名第1(《會計研究期刊》、《會計及經濟期刊》、《會計學評論》、《現代會計研究》及《會計研究評論》)
- 2001 財務研究亞太第1(《太平洋盆地財務期刊》)
- 2000 獲歐洲管理教育質素改進系統認證
- 1999 經濟研究亞太第1(《經濟探研》);獲美國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協會認證
[编辑] 學院及學系
[编辑] 理學院
[编辑] 工學院
[编辑] 工商管理學院
[编辑]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编辑] 各科收生成績
[编辑] 校園
香港科技大學位於西貢區清水灣,佔地六十公頃,包括教學研究設施,體育設施及宿舍等:虚拟游览校园
[编辑] 校園本部簡易地圖
[编辑] 教學研究設施
香港科技大學將大部分教學設施集合在一座教學大樓內;此外大學設有一所圖書館及多間實驗室。 圖書館共分5層,藏有約七十萬項資料。於非考試期間開放給公眾使用,平時亦有不少旅行團到來參觀。
[编辑] 體育設施
香港科技大學有各種室內外體育設施供學生免費使用。
[编辑] 室內設施
大學設有一個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可以進行多種體育活動,例如羽毛球、籃球、手球、排球等。此外大學亦設有壁球場、乒乓球室、健身房及室內游泳池。
[编辑] 室外場地
大學設有一個全天候人造草足球場,並附有八線全天候跑道,田徑運動設施及看台。此外,大學亦設有八個網球場及室外游泳池供學生及教職員使用。
[编辑] 宿舍
大學現時設有六座學生宿舍、一座研究生宿舍、教職員宿舍及訪客宿舍。此外,為了將來推行大學四年制,大學亦決定興建更多學生宿舍以容納更多學生。
[编辑] 飯堂
- 日間主要飯堂設於地下、地下一樓、地下五樓、地下七樓,地下五樓及地下七樓的餐廳共用該處的座位,於大學中心亦有一所餐廳
- 夜間主要餐廳設於本科生學生宿舍第六座地下
[编辑] 其他設施
大學亦設有書店、小賣部、超級市場、銀行、會議室及康樂室等。
[编辑] 历任校长
[编辑] 交通
[编辑] 巴士
[编辑] 小巴/綠色專線小巴
- 11專線: 彩虹地鐵站-坑口地鐵站
- 11M專線: 香港科技大學-坑口地鐵站 (循環線)
- 11S專線: 彩虹地鐵站-寶林 (通宵線)
- 12專線: 西貢碼頭-寶林
- 104專線: 香港科技大學-牛頭角地鐵站 (循環線)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 香港科技大學
- 高等研究院
- HKUST Students' Union Council
- HKUST Student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
- Genesis - News for UST Community
- HKUST Newsletter
- 教授研究項目
- 香港科技大學校友會 HKUST Alumni Association
- HKUST Alumni Association e-News
|
||||||||||||||
|
编辑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 |
|
页面分类: 香港大專院校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 清水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