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1: |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
12: |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
13: |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
黃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現时列中國大陆姓氏排名的第七位(2006年数据),但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黃姓便是第八大姓。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佔全國總黃姓人口的約19%,是廣東和香港第三大姓。黃姓也是台灣第三大姓。
由於黃、王两字音近(粵語讀音相同),通常在說明時,會以「大肚黃」、「草头黄」或「江夏黃」作為強調。不過,雖然稱做「草頭黄」,實際上「黃」字本身即是一個部首,而非屬於草部。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黃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目录 |
[编辑] 姓氏起源
黃姓的起源如下:
一、出自嬴姓:據《諸暨孝義黃氏族譜》所載,黃氏為嬴姓十四氏之一。帝舜時,東夷部落首領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賜姓嬴。
二、出自金天氏:台駘是少皋金天氏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汾川(今山西汾水流域)。其後人曾在春秋時其建立沈、姒、蓐、黃等國,周初,為晉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
三、古代南方蠻族有黃姓。在廣西南寧一帶。《新唐書》記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四、出自近代其它民族。一為避亂時改姓,如滿族之「伊喇氏、西林覺羅氏、鄂吉氏、鄂佳氏、那拉納喇氏」,亦或回族之「蒲氏」。或是如台灣原住民漢化時由當權者、漢人賜姓。
[编辑] 分佈狀況
多在福建、廣東等南方省份,計有臨江、淮南、汝南、南陽、零陵、巴西、河陽、新安、金華、邵武、固始、信州、旴江等。約莫於明、清代之後,遷往東南亞各地。此外,在壯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黃姓人。
[编辑] 地望分佈
- 湖北江夏郡:漢高祖時置郡,此黃氏分支,係為東漢黃香之族所在。
- 會稽郡:秦時置。此黃氏分支,出自東漢黃昌之後。
- 零陵郡:西漢時置。此支係為三國黃蓋之族所在。
- 巴東郡:東漢時置。此支係為三國蜀將黃權之後。
- 西郡:約在今甘肅永昌一帶,係為酒泉黃衍之後。
- 湖北房陵郡:
- 湖北漢東郡
- 陜西櫟陽郡
- 寧夏安定郡
- 河北上谷郡
- 安徽焦郡
[编辑] 堂號
- 江夏堂
- 寬和堂
- 思敬堂
- 逸敦堂
- 敦睦堂
- 熾昌堂
[编辑] 黃姓名人
[编辑] 春秋、戰國
- 黃歇 - 春申君
[编辑] 西漢
[编辑] 東漢、三國
- 黃憲 - 賢士,德稱於世,時人以顏回比擬
- 黃香 - 官拜左丞、後遷尚書令、東郡太守、魏郡太守
- 黃瓊 - 官拜太尉,卒後追贈車騎將軍,諡忠侯
- 黃琬 - 官拜光祿大夫,後轉司隸校尉
- 黃蓋 - 官拜武鋒中郎將
- 黃忠 - 蜀漢名將,官拜後將軍,封關內侯,卒諡剛侯
- 黃權 - 官拜車騎將軍,諡景侯
[编辑] 晉朝
- 黃初平 - 黃大仙
[编辑] 唐朝
[编辑] 宋朝
[编辑] 元朝
[编辑] 明朝
[编辑] 清朝
[编辑] 近代和現代
中國大陸
- 黃興 - 中國革命家
- 黃克誠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大將
- 黃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
- 黃仁宇 - 史學家
- 黃華華 - 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省長
- 黃菊 -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香港
台灣
- 黃尊秋 - 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五任監察院院長
- 黃忠義 - 中華職棒知名的職棒明星,目前擔任興農牛隊總教練
- 黃昭順 -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 黃大洲 - 前台北市長、前中華奧運委員會主席
- 黃主文 - 前內政部長、前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 黃適卓 -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 黃昆輝 - 前內政部長、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 黃輝珍 - 前行政院新聞局長
- 黃俊英 - 前高雄市副市長,並曾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高雄市市長
- 黃海岱 -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
- 黃俊雄 - 台灣布袋戲大師,曾演出雲州大儒俠
- 黃文擇 - 霹靂布袋戲大師
[编辑] 外部連結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黄 赵 周 吴 |
徐 孙 朱 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
郑 罗 宋 谢 唐 韩 曹 许 邓 萧 |
冯 曾 程 蔡 彭 潘 袁 于 董 余 |
苏 叶 吕 魏 蒋 田 杜 丁 沈 姜 |
范 江 傅 锺 卢 汪 戴 崔 任 陆 |
廖 姚 方 金 邱 夏 谭 韦 贾 邹 |
石 熊 孟 秦 阎 薛 侯 雷 白 龙 |
段 郝 孔 邵 史 毛 常 万 顾 赖 |
武 康 贺 严 尹 钱 施 牛 洪 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