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子澄(?—1402年),明初官員,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議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變,朱棣在建文四年(1402年)奪得帝位後,逮捕了黃子澄並處死他。
目录 |
[编辑] 早年
黃子澄在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初時任職編修,後來升至修撰,伴讀東宮,後來又升至太常寺卿。惠帝朱允炆為皇太孫時,曾經向黃子澄表示擔心諸王擁兵自重的問題,子澄答中央的軍力足可約制諸王,朱允炆同意他的話,加強了將來削藩的決心。
[编辑] 建文時期
朱允炆即位後,任命黃子澄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同參國政。惠帝有意削藩,黃子澄便與齊泰計議。齊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動手,黃子澄有不同意見,認為「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最後子澄的意見被採用,周王等五個藩王先後被削藩。朝廷用黃子澄和齊泰的計謀,調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帶調動軍隊以監視燕王。
燕王朱棣知道朝廷準備對他動手,先以病重為藉口,請求朝廷容許留在京城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齊泰反對放還三子,黃子澄卻說:「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結果朱棣三子獲准回去。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叛亂,上書朝廷指稱黃子澄和齊泰為奸臣。惠帝派老將耿炳文討伐,初戰不利。惠帝聽從黃子澄的建議,以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齊泰極力反對但無效。李景隆接任後,表現更令人失望,屢戰屢敗,損失數十萬人。朱棣乘著李景隆戰敗之時,上書朝廷,大力批評黃子澄和齊泰,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職,但仍暗中與二人議事。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在濟南戰敗後被撤換,惠帝赦免了他,黃子澄哭著請求惠帝治李景隆的罪,惠帝沒有接納,子澄便說:「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
當盛庸在建文二年十二月在東昌大破燕軍後,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復了黃、齊二人的官職,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夾河戰敗後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職。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逐漸逼近南京,惠帝謀求與朱棣談和,便把黃子澄和齊泰眨謫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黃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黃子澄在朱棣面前抗辯不屈,被凌遲處死,家族不論老幼俱被斬殺,倖存的婦女則遭到慘無人道的凌虐。[1]
[编辑] 後事
黃子澄有一子改名換姓匿藏,倖免於難,到了明仁宗時獲赦,有子孫在明武宗時考取進士。
[编辑] 參考資料
- 《明史》本紀第四、列傳第二十九
[编辑] 注釋
- ↑ 《奉天刑賞錄·教坊錄》中記載︰「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里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